這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就像馬云說的那樣,還沒搞清電腦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
當前,人類產生的數據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這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之和。據監測,這個速度在2020 年之前會一直保持下去。圍繞這些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形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數據產業。
大數據對人們的影響無處不在:在搜索購物時,電腦會非常“貼心”地把你也許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你;完全免費的海量存貯云郵箱,帶給你信息傳輸的便利;通過大數據分析制作的美劇《紙牌屋》,受到了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全球觀眾的追捧當然,大數據也帶來了隱私被窺探的不適感,因為不管你瀏覽哪個網站,上面彈出來的廣告欄,居然完全是按你最近的搜索熱詞來設置的。
大數據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以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公司為例,早在2012年7月10日,阿里集團就宣布設立首席數據官崗位(CDO),負責推進“數據分享平臺”戰略。從早期的“淘寶指數”,到為店鋪經營提供運營管理數據分析的“數據魔方”,到將“云”理念與大數據結合的“聚石塔”,再到以數據分析為基石的“阿里金融”,阿里巴巴在大數據開發方面一直走在業界前沿。在其早期投放的300多億元貸款中,壞賬率只有0.3%左右,這比世界商業銀行1%左右的平均壞賬率要低得多。也正因為如此,馬云為21世紀的阿里巴巴的定位是要做一家偉大的數據公司。目前,擁有3億多實名用戶的淘寶網把每天超過數千萬筆交易的數據都存儲在了服務器上,為進一步開展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夯實基礎。
大數據對政府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使用大數據技術,將分析搜集數據的時間由63天縮減到27分鐘。英國政府認為,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可以減少福利系統中的詐騙行為和錯誤數量,有效地查處逃稅漏稅行為,每年可為英國節省約330億英鎊,相當于每年為每個人節省了約500英鎊。李彥宏在給習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委員講課時,也提到了大數據可以對社會熱點進行實時監控與預警,如可提前預測旅游熱點,對公共事件進行監測等。
但是,我國數字化的數據資源從數量上來說遠低于美歐,每年新增數據量僅為美國的7%,歐洲的12%,其中政府和制造業的數據資源積累遠遠落后于國外,現有的數據資源標準化程序不高、準確性低、完整性弱、利用價值不高,對現有數據資料的使用和分析也存在困難。美國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Hadoop等大數據處理軟件平臺及其相關產業已經在美國初步形成。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18年,美國需要深度數據分析人才44萬49萬,缺口14萬19萬人,需要既熟悉本單位需求又了解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的管理者150萬。而在中國,大數據處理平臺和產業還在發展中,相關人才缺口比美國還大,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差距,努力推動大數據產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