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在由北京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共同主辦的“2014: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聯網法律與公共政策研討會”上,騰訊公司副總法律顧問、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秘書長司曉發表了題為《移動互聯與“智慧民生”》的演講。他表示,大數據可為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提供分析和支持,并為民生熱點問題服務。
在演講中,司曉從移動互聯產業趨勢、“智慧民生”和“開放合作”三個部分闡述了移動互聯與“智慧民生”的關系。
移動互聯網滲透生活方方面面
司曉表示,如今全球已步入移動互聯連接一切的時代。這是繼大航海時代后,信息技術推動的又一次全球大融合。移動互聯的發展使得我們有能力把一切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連接起來,全球已步入連接一切的時代。
目前,全球市值前10位互聯網公司中有4家來自中國,貢獻了近40%的市值。麥肯錫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互聯網經濟在GDP所占的比重已達到4.4%,已超過美國、法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同時,“互聯網+”在不斷拓寬產業邊界,移動互聯在農林牧副漁,水電煤氣,公共衛生教育醫療,金融物流地產,衣食住行,通訊信息服務等方方面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個社會連接的維度和效率。
司曉指出,通過連接一切,傳統產業在互聯網的助推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互聯網已滲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當前移動互聯的競爭非常激烈。有任何一個行業巨頭可以維持對入口的長期控制,移動互聯網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去中心化趨勢。因此,無論是中國的百度、阿里、騰訊,還是谷歌、臉譜、亞馬遜,全球的產業巨頭都在以非常積極進取的心態通過不斷的創新、投資及并購維持自己的活力,這也是互聯網經濟“破壞性創新”模式的最佳佐證。
大數據推動智慧民生發展
從人與服務的維度,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提出“智慧民生”的概念。司曉認為,相較于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更側重于“連接與服務”,以確保在現有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公共服務資源能夠被最大化、最大效率的利用。
司曉從智慧連接、大數據智慧管理和城鄉協調發展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在智慧連接方面,微信的公眾賬號平臺具有強互動性和點對點的特性,因此它可以成為連接人與公共服務,替代政府窗口單位進行政務服務的平臺。在醫療系統,可在預約、掛號、候診、支付等方面提升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在法院系統,可以通過政務微信實現網絡立案、證據提交、訴訟費繳納等。
在大數據智慧管理方面,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推出了“大數據中國”項目,其中的“大數據管家”服務可以為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并為民生熱點問題打造“大數據定制服務”;而其中的“Doctor Q”項目則重在面向公眾提供科學、準確、及時的焦點問題大數據分析。
司曉舉例說,2億QQ用戶的分布圖與1935年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的黑河到騰沖的“胡煥庸”線高度吻合,在這一線東南方向聚集了中國90%的人口,而中國的景區、加油站、甚至霧霾的分布圖都體現出了與QQ用戶分布圖的強正相關性,因此QQ大數據對研究其他社會問題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司曉透露,騰訊也歷來非常重視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北大 斯坦福 牛津法律與公共政策論壇”就是騰訊倡議發起的最為成功的活動之一,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歡迎多種形式的合作,并愿意以積極、開放的態度為“智慧民生”建設、提升社會福祉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最后,司曉表示,騰訊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網站www.tisi.org正式上線,研究院的所有項目和成果將會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賬號與大家分享,期待與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建立合作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