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把推進新型專業鎮發展作為落實全省主題主線主戰場的戰略,中山市就如何走出一條與新型城鎮化相適應的新型專業鎮發展道路進行工作部署。而在該市轉型升級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的實體經濟,將在新一輪的發展規劃中進行模式創新和資源整合。其中,建立工業大數據應用體系,實現制造需求和社會化制造數據的對接,企業可根據市場動態進行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變革,優化“多鎮一品”產業鏈實現錯位發展,進而形成個性化定制生產新模式的重要依據。
趨勢 專業鎮從“橫向競爭”邁向“垂直整合”
以鎮為單位的分散發展模式,實現了中山市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市轉變的體制優勢。在目前全市16個省級專業鎮中,有14個為工業型專業鎮,占87.5%。在省委、省政府明確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現階段廣東經濟發展的主題主線之后,中山根據自身實際把發展新型專業鎮作為落實主題主線的主戰場,提出打造有技術、有張力、有效率、有活力、有統籌、有智慧的新型專業鎮,在更高層次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目標。
在市一級乃至跨市區域日益成為市場競爭主體背景下,為破解資源浪費、后勁不足瓶頸,專業鎮經濟發展將從“橫向競爭”邁向“垂直整合”階段。根據這一趨勢,中山市提出了破除行政藩籬和區劃限制,以經濟區的概念謀劃專業鎮發展的理念,加速專業鎮特色產業的跨區域融合與產業鏈的延伸和配套完善。如當前大力打造的“中山美居”,實質上就是站在全域中山的角度考量專業鎮發展問題,而且是在更廣的范圍、更高的層面深化轉型升級。
基于上述轉型升級語境,鼓勵地理位置鄰近、產業類型相近的專業鎮加強合作,聯合制定產業規劃,明確發展定位,實現產業對接和錯位發展,形成上下游配套、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產業空間布局成為未來幾年中山構建新型專業鎮的主要路線。
統籌 推進上下游產業“建鏈”“強鏈”“補鏈”
而專業鎮要真正實現從“橫向競爭”邁向“垂直整合”,加強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倉儲物流、質量溯源、商業智能等領域的應用等“大數據”舉措,成為其中的必要手段。
事實上,這也是加強企業抱團發展合力、實現“多鎮一品”產業形態的有效路徑。目前,中山市正加快出臺政策措施,支持大中小企業組建產業聯盟,其中就包括強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技術、管理、物資、信息、資金和市場等資源的有償共享、優勢互補和緊密協作。另一方面,全市園區整合方案也將出臺,計劃以一把尺子、一個尺度對現有44個工業園區,實施擴、消、并、轉,引導優勢資源向重點發展或發展態勢較好的園區集中,實現專業鎮資源優化整合、擴能增效。
在大企業、龍頭項目帶動的基礎上,通過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著力引導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強化“建鏈”“強鏈”“補鏈”改造與創新,形成研發、生產、物流、營銷一條龍的合理順暢分工體系,由此為專業鎮共打一張集群品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目標 要素資源集約創新推進“共性工廠”
在推進上下游產業“建鏈”“強鏈”“補鏈”基礎上,打造以柔性制造、網絡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新型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專業鎮“共性工廠”,以此支持企業共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共性技術,吸引集群的技術、資本和人才等經濟資源向“共性工廠”集中,是該市進一步降低產業集群交易成本,實現集群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良性互動的又一重要舉措。
在這一背景下,實現要素資源集約創新的“工業大數據應用體系”被列入該市打造新型專業鎮的未來規劃中。根據規劃,政府將鼓勵、支持企業利用工業大數據,發展基于大數據的按需制造、眾包設計等新型制造模式,由此推進制造數據開放共享,打造專業鎮工業大數據搜索引擎,實現制造需求和社會化制造數據的對接。
據悉,通過這一形式,企業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變革,可形成個性化定制生產新模式。根據這一規劃,企業利用工業大數據在產品創新、產品故障診斷與預測、工業生產線物聯網分析、工業企業供應鏈優化和產品精準營銷等集成應用,可提升工業全產業鏈智能決策水平和效率,進一步優化“多鎮一品”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