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如何規避那些注了水的消費數據?僅靠消費者自己擦亮雙眼已經遠遠不夠了。大眾消費的技術背景在變,相應的監管也應盡快進入新常態
最近想換個手機,不過動心的幾款得先在網上預約。點開預約頁面,顯示著已經預約成功的人數,我一下子挑花了眼:“預約量大的會不會更好些?”朋友嗤之以鼻:“你也太天真了,光看預約數就能當真嗎?你沒看前不久有預約數造假的新聞嗎?”
想起另一個朋友執教的鋼琴班??瓢喑錾淼乃m然琴彈得好,教得也好,卻還是要花錢找人幫她去某些點評網站刷好評。我說,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嗎?朋友苦笑:現在競爭這么激烈,再香也容易被淹沒在網絡的汪洋大海中啊。
一邊是一些想走捷徑的商家制造假數據進行不正當競爭,另一邊是本想用實力說話的商家被數據洪流裹挾著不得不去刷好評??磥恚髷祿r代雖然來了,但在這個時代想做精明的消費者、正直的商家反而更難了。
現在的商品和服務無比豐富,電子商務又這么發達,海量的信息常常令人眼花繚亂。這時如果有權威可靠的數據為自己提供參考,聽歌、看電影、吃飯、購物……就能省不少事。
然而,權威可靠的數據由誰來提供呢?
早些年,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會發布一些排行榜,作為人們消費的參考。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網友都可以隨時隨地制造商品和服務的相關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成為引導其他消費者的重要指標之一,有時口碑好的甚至能讓商家獲得比在傳統媒體上做廣告更好的效果。一些人從中嗅到了商機,動起了歪心思。他們不惜通過各種手段炮制虛假消費數據,并有一大批“口碑維護團隊”、水軍、差評師賴以為生。而且,由于數據引導消費的作用越來越大,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已經開始出現,商家即使有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也很有可能因差評師的狂轟濫炸而一蹶不振。
一方面缺少監管,一方面又有利可圖,數據注水顯然獲得了很大的操作空間。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如何規避那些注了水的消費數據?僅靠消費者自己擦亮雙眼已經遠遠不夠了。大眾消費的技術背景在變,相應的監管也應盡快進入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