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公共安全博覽會(簡稱CPSE安博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隆重舉辦。
本屆博覽會以“平安中國、智慧安防、創新應用、服務民生”為主題,以“服務行業,搭建平臺、引領發展”為宗旨,將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展示近年來安全防范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展示安全防范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與平安建設中的應用成果。通過展覽展示,為促進國際國內技術交流和經貿往來搭建平臺,為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本屆博覽會,涉及范圍廣,展覽規模大,影響力強,內容豐實。在展覽內容上主要涵蓋了入侵報警、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實體防護、防爆安檢等所有社會公共安全領域的安全防范技術與產品,并進一步拓展警用通信產品、人體生物特征識別產品與公安技防應用成果展示。參展單位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近1000家行業內各技術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知名企業。境外有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等30余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130余家企業參加了展覽。展出面積近11萬平方米,占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全部展館,無論是展示內容,還是展覽規模都達到新高。
展會期間科達智能技術經理晉兆龍先生接受慧聰安防網的采訪,以下為現場實錄。
科達晉兆龍:大數據時代 行業面臨變革
慧聰安防網:本次安博會帶來了哪些新產品和新技術?
科達晉兆龍:這次展會我們帶來了六大領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10月17號我們發布了感知型攝像機,這次我們也有展出。它不僅是智能算法前端化,還綜合了應用環境和應用需求,它是從前端到平臺到后端的業務整個打通設計的產品。這款產品基于大數據應用推出的,為什么要這樣定位呢?因為我們覺得在大數據時代,靈敏的感知是很重要的,能夠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盡量多的識別出來,這是我們現在推的一個重要的前端產品。
在平臺部分,我們也推出了云計算的支撐系統,云計算的分析服務器,也有云存儲,這些我們在這次展會上也有展出。還有就是我們的大數據平臺,包括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大數據平臺,例如過車大數據包括的不僅僅是所有卡口的數據,還包括車身的顏色、車型,甚至包括車的把手形狀都是過車大數據的集合,這就構建了一個新型的過車大數據系統。這些大數據平臺結合我們后端的大數據平臺設計的業務系統,就有很多技戰法基于大數據系統衍生出來的,比如我們就能知道這個城市各個路段的壓力,可以同城車輛分析管控,某一個點位的車輛密度分析等。
慧聰安防網:在實際應用中與原來的系統的兼容性是如何解決的?
科達晉兆龍:科達在這塊是有天然優勢的,因為我們的理念就是海納百川,我們系統的融入能力很強,我們現在也參與很多標準的制定工作。為什么呢?因為現在大數據分析了,各種視頻數據都整合在一起,把以前的所有東西推翻也不現實。我們現在已經在包括蘇州、海南等實現了成功的部署案例,就是把原來各大廠商的數據整合到我們科達的系統里面。
基礎建設是個龐大的工程。各地的地區差異性、應用差異性是參差不齊的。科達的智能交通數據平臺、平安城市數據平臺等是必然要考慮兼容性。我們的平臺海納百川,其他廠家的產品都可以兼容進來。
慧聰安防網:說到后端,我們就要提到存儲。目前,265的出現要比264理論上壓縮率高,實際上是否能達到?您是如何看待H.265這種技術?
科達晉兆龍:除了265之外,其實還有4K比較火。我是這么理解的,現在的監控行業有這么幾種技術發展趨勢,第一,高清化。第二,智能化。第三,大數據。這是幾個重要的發展趨勢。4K我認為是高清化發展的必然趨勢,1080P之后必然就是4K,4K之后必然是5K。蘋果已經推出了5K的顯示器,這些都是必然趨勢,這是技術演進必然出現的。
H.265也是這個道理,這是編解碼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做編解碼做了很多年,我慢慢見證了編解碼的發展。因為我們的成像技術在提升,與之配套的編解碼技術油然而生,但這只能說是發展方向,不是引領變革的。
那么,大數據時代是一種變革。對很多應用來講都是一種變革,包括對很多行業的影響也是一種變革。
你說的壓縮比的問題,在學術上是成立的。做相同樣例下的壓縮比例測試的話是沒問題的。但是在實際部署中,效果會稍差一些,因為在實際部署中,應用場景比較復雜,對技術了解的話可能會知道,壓縮比和場景關聯性是很強的,場景在實際中有簡單、有復雜,所以實際部署中要比學術上要弱一些。但是總體上H.265的壓縮率要高于H.264的,現在是最新的,也是最好的壓縮技術。
慧聰安防網:咱們公司在未來有何新的發展規劃?
科達晉兆龍:第一就是我們會深耕行業市場,我們希望從前端到平臺再到應用這塊做深入的耕耘,每一塊都要做的最好。
客戶現在最需要的是落地的應用,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你要從前端到后端都要最佳,才能完成這項要求。
我們對行業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在努力拓展一些新的市場,比如智能門店,給店主提供大數據,客流量,客流層次,對商品傾向,將店主由被動變為主動。對于消費者來講,我可以來選擇,并且能夠知道需要的產品在哪里,這是雙贏的。這也是我們探索的,目前已有一些知名的企業跟我們做了有效的嘗試,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