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開幕的“互聯網金融安全論壇”上,不少專家提出,互聯網金融犯罪當前呈現出發案總量不斷上升,惡性、復雜案件、涉眾性犯罪比重增幅較大等特征,建議可運用大數據思維,整合社會數據資源進行防控。
近幾年,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融資、網上理財等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較大的互聯網金融市場。
在“互聯網金融安全論壇”上,浙江警察學院經濟犯罪偵防研究中心主任袁小萍指出,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犯罪作案形式復雜,犯罪類型較為集中,大多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進行經濟犯罪活動;作案模式具有合伙性、組織化、復合化、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犯罪主體文化程度較高、年輕化傾向明顯、受眾對象不特定性等特點。
大數據思維被不少專家提出用來建立互聯網金融防控機制。袁小萍說,可以廣泛整合社會數據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創建新一代國家金融安全數據中心,搭建犯罪信息共享的云數據庫,加強信息搜集、研判、應用,降低預防和辦案成本,更有效地預防、控制、打擊各類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
浙江省公安廳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總隊長蔄牛認為,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最終要依托大數據來解決。公安機關可以運用“大數據思維”,提升研判力,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相關數據的深度整合和研判分析,獲取互聯網金融安全風險的苗頭性、預警性信息,發現犯罪線索,積極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安全評判新標準,實現對互聯網安全風險的提前處置和有效防控。
具體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提升公安機關運用大數據資源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互聯網金融信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