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沂蒙山區,提出“沂蒙精神”的本質就是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革命戰爭年代,密切聯系群眾是為了生存,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如何才能在新形勢下找到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辦法?如何吸收借鑒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成果,使其高出一籌?山東沂水縣突破傳統“網格化”概念,利用互聯網科技手段——大數據,編織了一個覆蓋全部干部群眾、層層疊加的細密大網,勾畫了一張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魚鱗圖”,探索出了一套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互動循環的群眾工作方法,破解了傳統聯系群眾方式不能深入、不能長久問題,觸及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基層政權組織建設的根本。
新時期,為何推動“萬名干部直聯群眾”工作
——這不僅是一個縣要面對的挑戰,更是擺在各級黨組織和干部面前的重要課題
這是令調研組驚訝的一組數據:干群聯系“全覆蓋”,全縣33.7萬戶家家都有一個勤走動的“干部親戚”,10180名干部,每人都固定聯系30戶左右群眾;為民服務“數字化”,一年多來收集群眾訴求需求60067條,97%以上通過數字化得到了妥善解決和回應;弄虛作假“零容忍”,19名干部因在直接聯系工作中造假說謊受到嚴肅處理并向社會公布……
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的啟動,背后是一個煩惱與挑戰的故事。地處沂蒙革命老區腹地的沂水縣,近幾年“激情創業、跨越發展”,經濟實力穩居臨沂市九縣之首。然而在2012年臨沂市社情民意調查中,沂水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名列前茅,唯獨群眾對干部作風的滿意度排名僅列第6位。
對照黨的十八大“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要求,沂水縣的決策者警醒:經濟社會發展了,但干部跟群眾的距離卻遠了;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提升了,服務群眾的意識卻下降了。以往包扶村莊、企業,基本是“干部對干部”,黨委、政府的思路和決策,群眾知情率、參與度低,個別環節甚至出現與群眾訴求不符的現象。
“群眾的訴求需求沒法跟蹤,對落實群眾訴求的行動監督不到位,缺少對老百姓情況的全面掌握,這些都構成了新時期聯系群眾工作的挑戰。”沂水縣委書記劉賢軍說,在山東省委黨校學習時,省委組織部長高曉兵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們全縣1000多個村,哪些村有集體收入哪些沒有,哪些村有債務哪些沒有?劉賢軍沉默了,回答不了。這些問題讓劉賢軍心里頗不寧靜。作為縣委書記,全縣家底都沒有摸透,其他干部又如何呢?是該到基層好好跑跑的時候了。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真正做到密切聯系群眾、直接聯系群眾,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并非僅是沂水縣面臨的執政挑戰,更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和干部面前的重要課題。當前正處于思想觀念深刻變遷、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變化的社會轉型期,“三種距離”尤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一是高墻大院產生的物理距離。二是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認知距離。三是“官本位”思想產生的情感距離。這種狀況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就會動搖,必須高度警醒。
而劉賢軍這一跑,跑出了成果,甩掉了距離。他一邊傾聽民意、體察民情,一邊召開常委會、干部群眾座談會,目的只有一個——摸清家底,讓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最終沂水縣形成了“幸福民享,責任官當”的理念,“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路徑,利用“大數據”督查的方法,于2013年1月正式啟動了萬名干部直接聯系百萬群眾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既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層治理的一種新模式,又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一種新創造。
[page]
“沂水經驗”如何突破“傳統”,結構與特色何在
——大數據、網格化、云調研、全覆蓋;面對面、心連心、低成本、高收效
面對群眾的新變化、新要求與新問題,只有不斷推進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才能夠順應時代變化和社會變遷,才能深刻了解、把握群眾的新訴求、新期待。調研組認為:沂水縣突破傳統聯系群眾方式,創新聯系群眾工作機制,通過“大數據、網格化、云調研、全覆蓋”等手段,形成了“直接聯系、互動循環、實時監督、剛性約束、易于操作”的鮮明特色,最終與群眾面對面、心連心,低成本換來高收效。
直接聯系,突破“干部難深入群眾”瓶頸。傳統的聯系群眾方式,往往是機關聯系村委、干部聯系干部,把幫扶當成聯系,干部與群眾見不上面,沒有形成直接聯系,聯系對象不固定,干部與群眾達不到互相信任的程度,聯系不全面、不深入。
山東省沂水縣在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是按魚鱗圖方式“全覆蓋、分區塊、網格化”聯系,全縣10180名機關干部直接聯系33.7萬戶、110萬群眾,人均聯系30戶左右;二是保持經常聯系,規定干部與群眾一年至少見面兩次,平時保持電話、短信聯系;三是長期固定聯系,明確干部只要在沂水工作,工作崗位變動,聯系戶不變;四是明確標準、嚴格要求,以可操作性監督檢查杜絕假聯系;五是避免異化聯系,對物質幫扶不作要求,需要統一調配資源解決的問題,由縣里統籌安排。
互動循環,突破“干群之間難以深度互動”難題。傳統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中,干部為主導,有選擇地進行單向聯系,群眾被動接受,沒有形成干群互動,干部沒有反映、解決群眾訴求的任務,導致大量群眾訴求得不到回應。
沂水縣一開始就把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機制設計的重點和突破口。一是設計了群眾工作循環體系,即:對群眾的訴求問題從搜集、研判、解決、反饋,到再搜集、再研判、再解決、再反饋,形成動態循環格局;二是循環體系全覆蓋,每名干部與每戶群眾形成一個小循環,聯系30戶就形成30個循環,一萬名干部各聯系30戶就形成30多萬個循環,從而在全縣形成一個大循環;三是循環體系依托網格運作,通過聯系干部網格、村級網格、工作片網格、鄉鎮網格、全縣大網格五級層級式網格,對聯系干部個人不能解決的群眾訴求,分層逐級上報研判解決;四是對干部上報的群眾訴求問題,已解決的由干部向群眾反饋,受政策限制或目前條件無法解決的,由干部向群眾解釋,使每個問題都有回應。
實時監督,突破“干部自說自話,自我評價”局限。傳統的聯系服務群眾,干部聯系群眾的真實性無法督查和證實,干部自說自唱、自我評價,群眾無法參與、監督和評判。
沂水縣以“可抽查”為著眼點和著力點,運用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網絡技術,解決評價系統的科學化,同時讓群眾成為評價和監督主體制度化,由此破解聯系群眾工作無法督查、無法考核的難題。一是建立了大數據信息抽查系統,把所有干部群眾信息和群眾訴求問題及解決情況錄入電腦,編碼管理;二是進行全縣集中抽查、分區域分行業抽查和日常隨機抽查,讓群眾評判干部聯系效果和解決群眾訴求需求情況。目前,該縣已隨機抽查干部6000余人次;三是群眾現場公開評判干部,采用電視現場直播的方式集中大規模抽查11次,被抽查的干部在全縣群眾面前公開亮相,現場接受群眾的評判,現場檢驗聯系成效。
剛性約束,突破“聯系群眾不是硬性規定”誤區。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正因如此,在許多干部的觀念中,只是將聯系和服務群眾置于思想作風層面,較少與黨的執政能力相聯系,更沒有與自己履職盡責和成長進步相聯系,結果就是可有可無,可強可弱,可緊可松。
沂水縣著力在改變觀念認識上下功夫,試圖通過將柔性約束轉化成剛性約束,進而改變價值觀念,提高責任意識。他們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堅持從制度中尋找動力,以考核形成壓力。一是建立聯戶群眾直接評議干部機制,解決以往群眾評議干部缺乏對應面,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的問題;二是充分運用群眾評議結果,將其作為干部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特別是作為干部提拔重用必須進行的組織考察環節,真正形成 “要過組織關,先過群眾關”的鮮明導向。2013年對新提拔的87名干部、2013年對新提拔的87名干部、2014年對新提拔的52名干部,全部進行了聯戶群眾評議,群眾滿意度均為100%;三是以黨紀政紀、組織處理手段對干部進行剛性約束,至今已處分了19名弄虛作假的干部。因為有了剛性約束,干部在聯系群眾方面的觀念發生根本轉變,主動性大大增強。截至2014年7月,沂水縣干部作風群眾滿意度測評成績大大提高,已連續三次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的測評中,甚至超出臨沂全市平均分7.14個百分點。
易于操作,突破“讓群眾滿意就得多花錢”窠臼。在聯系群眾工作中,面對群眾訴求,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放,有的首先想到的是“花錢買滿意”,把問題解決了事。
沂水縣面對這個問題,突破以往“聯系就是幫扶”的思維定勢,為這項經驗的普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聯系就是幫扶”,這是多年來形成的聯系群眾的一個慣性思維,即工作好壞是由錢、物多少來衡量,這樣就把聯系群眾工作簡單化、庸俗化。而沂水從啟動此項工作之初,明確聯系不等于幫扶:與群眾建立直接聯系是硬要求,對錢物幫扶不作硬性規定,可給予物質幫扶,但縣里對此不計入考核項。因為物質幫扶有限,直接聯系群眾無限,這一理念的確立,給了所有干部一顆定心丸。另外,以往的聯系群眾的方式讓群眾更愿意結識領導干部或有資源的單位,這種聯系會讓一般干部及沒有資源的部門很有顧慮和壓力,也就沒有走近群眾的動力。對此,沂水縣規定:對于干部搜集到的民意及幫扶要求,幫扶誰、怎么幫扶,由縣委縣政府統一調配公共資源進行解決。統籌資源分配解除了一般干部及資源少的單位的后顧之憂,讓每一位干部在群眾面前有面子、有底氣。此外,縣委書記劉賢軍告訴調研組,他們這項工作的直接成本到目前不到200萬元,主要是配備電腦、電話,印刷感謝信、年畫,程序制作、印發資料等經費投入等。工作開展到現在,沒有過分的、不符合規定的開支行為。而沂水群眾得到的實惠不僅是物質方面、項目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親情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這種親情比物質利益帶來的效果更久遠。
[page]
沂水群眾工作,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有效化解了矛盾,錘煉了干部隊伍,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一個經驗值不值得推廣、有沒有價值、能不能立得住,關鍵是看它的成效如何。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沂水群眾工作不僅在黨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取得的其他社會成效也是全方位的。
一是調動了群眾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通過開展“聯系群眾、轉變作風”工作,群眾開始了解縣里的工作思路、重點,各單位、各級干部樹立了“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的工作理念,凝聚了同心同向促發展的正能量。2013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0.9億元,增長12.7%;地方財政收入18億元,增長31.2%。
二是解決了一些問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堅持干部沉下去、問題浮上來,群眾有需求、干部有行動。同時,縣委、縣政府把群眾所思、所盼、所求作為工作的導向,對涉及全局的低保、村莊道路、衛生醫療、在外人員計生查體、農村住房、通訊、有線電視等共性問題,秉著“先急后緩、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則,統籌解決,不留尾巴,并專門召開了群眾訴求需求落實大會,相關單位負責人通過電視直播,向全縣人民作了公開答復承諾。如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村莊主街道破損嚴重的問題,爭取了全省第二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縣財政投入一部分,兩年內建設道路800公里,村村硬化一條主街道;針對普遍反映的農村低保不規范的問題,核查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3802戶,爭取各級財政投資近3000萬元,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2個百分點,新增低保人數近3萬人。
三是有效化解了矛盾,構建起信訪工作新格局。堅持把干部“聯系群眾、轉變作風”工作與基層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聯動起來,關口前移,把問題解決在群眾家門口,變接訪為“找訪”,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建立了群眾初訪聯系干部陪同制度,群眾初訪干部不知情、未陪同的,對聯系干部進行約談、問責,現已對86名干部和4個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約談。今年上半年,全縣未發生一起進京非正常上訪案件,農村上訪量下降8.5%,到市以上越級上訪下降19.1%,集體上訪下降30.6%。
四是錘煉了干部隊伍,干部作風有了明顯好轉。一是打電話的內容變了,多集中在聯系群眾上;二是服務態度明顯好轉;三是議論的話題變了,多是聯系群眾情況、群眾訴求解決情況;四是電視節目內容變了,干部聯系群眾的報道多了,群眾成為主角。同時,工作中也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講誠善、做好人”的新風尚在沂水蔚然成風。
思考:“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為何沂水能成功,啟示在哪
啟示一:“直接聯系群眾”最有效,并不難,難的是“用心”及“深入”。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具體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是直接聯系群眾。特別是縣以下,主要任務就是群眾工作,也最有條件直接聯系群眾。不能聯系群眾、不能直接聯系群眾,說得再多、干得再熱鬧,也只能是“花把式、假把式”。不少地方都在說聯系群眾,但都是“間接”,認為很難做到直接聯系群眾。沂水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有心、用情,就能把群眾工作做得更細致深入,就可以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另外,群眾工作做得越深入,原先遇到的老難題都會在好的機制中得到解決,工作反而會越來越輕松,群眾滿意度會越來越高,最終形成政通人和的好局面,降低了處理矛盾的成本。
啟示二: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傳統工作網與信息數據網、個人信息網疊加融合,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與時俱進。沂水縣充分利用大數據、云數據服務于基層治理、服務于群眾,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間、提高服務質量,將群眾的多元需求和復雜問題通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及大數據抽查監督的方式得以解決,治理效果也極為滿意。傳統工作網與信息數據網、個人信息網疊加融合,一張大網覆蓋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普遍聯系,大大暢通了社會民意訴求的表達渠道。利用這樣一個網格化系統,將干部的職責責任、干部工作的考評督查和群眾的家長里短、人情冷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充滿社會溫情和黨群和諧的工作機制。隨著每一級網格層次的遞升,提升的是每一位干部的責任,提升的是干部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隨著干部對群眾現實困難和問題的解決,起到的是黨群干群關系緊密聯系的放大或者倍增效應。
啟示三:順應時代要求,創造現代復合型治理的新模式,實現縣域治理新常態。沂水縣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經驗,既發揚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又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潮流,創造了一種在政府主導下,與基層黨政治理相配套、補充和制衡的現代復合型治理的新模式,即“政府治理的社會化、行政治理的民間化,傳統治理的現代化”——這正是沂水經驗的可貴之處。萬名干部直接聯系百萬群眾,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一方面,鍛煉了基層隊伍,提高了干部的素質與能力,密切了干群關系,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接納民智發展地方經濟,同時,也使得基層長期大量棘手問題得到解決,提高了基層的治理能力,政府角色真正轉型,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得到極大提升。
啟示四:可抽查原則,讓干部考核成為硬指標。在沂水實踐中,每名機關干部與30戶左右群眾固定聯系,直接對應著量化的民生工程指標,并且通過網格化管理的技術管理方式使之成為有章可循、有跡可查的工作機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將落實群眾路線簡化為周期性訪貧慰苦的偏差,也強化了組織和群眾雙方面對于黨員干部的監管考核,確立起了一個在黨和政府角色轉換條件下,凝聚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務實支點。簡而言之,沂水改革的要點,就在于將原本局限于行政機關內部的績效評價機制,創造性地運用在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基層黨政建設中,并通過引入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參與機制為其注入了活力。任何時候,落實群眾路線都直接系于群眾的見聞觀感,沂水經驗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始終堅持以考核惠民實效為第一要務,這既體現出對于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準確理解,反過來也促使黨員干部經歷了黨性教育和工作方式重塑的洗禮,在實踐中思考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根基所在。
沂水縣是個革命老區,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中等發達的丘陵山區大縣。沂水經驗并不復雜,易于操作,調研組認為沂水能做到、做好的,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應有學習和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