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療行業積弊已久,從各種資源錯配、診療混亂、大醫院人滿為患到藥物使用不規范等,除去制度藩籬,還有盤根錯節的利益博弈……不知不覺中,在移動互聯時代,看病這個古老的行為,已被現代化技術、設備武裝得“面目全非”,而打造“未來醫院”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擁有大數據,才擁有未來。未來醫院的基礎平臺就是大數據。“要完成未來移動醫院的美麗圖景,最為關鍵的是在云端為大數據進行更精準的分析和掌控,東軟已經為這樣的創新醫療模式布局多年。”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我的夢想是開一家云端醫院,集結全球醫療資源及數據,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數據顯示,東軟目前所擁有的個人健康數據已超過2000萬,參與遠程醫療診斷的醫療機構達到500多家,所服務的基層社區醫院將近七八千家。“掌握有意義的數據越多,傳至云端后進行數據的挖掘整合,對于個體化醫療所需要的治療解決方案的精準度就會越高,價值也就越大。”劉積仁表示。
據悉,諸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這樣的機構也將結合疾控大數據,于百度[微博]進行合作,建成中國首個流感預測系統。
百度已于上個月推出“大數據引擎”,為擁有海量數據的傳統企業提供“云存儲”以及關聯、分析大數據的能力,并將與衛生系統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據介紹,未來三年,百度將與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在互聯網保健信息服務、人口健康便民服務、網絡信息安全與健康網絡建設、信息輿論與管理決策的大數據支撐、健康云等方面展開合作。這是百度搜索大數據核心價值的挖掘——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與需求智能匹配,進而發揮數據的最大價值,積極推動醫療和監管機構決策方式的轉變。
目前我國還缺乏條件進行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像胰腺癌、炎癥性腸病,還有高血壓合并腎病等,現都是參考歐美、日本等國的數據。可以設想,有朝一日大數據系統建立起來,對國人的疾病調查和治療應該能起到促進作用,這無論是在醫生科研方面,還是在患者治療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進入2014年,互聯網公司已集體盯上了大數據挖掘,成了醫療信息化改革的背后推手,移動醫療的軟硬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醫療硬件團隊做兒童看護的“發燒總監”、做血糖儀的“糖護士”和“康康”等紛紛上市。
用丁香園CEO李天天的話來說,無論軟件硬件,大數據的支撐才是隱藏在種種變化背后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