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熱錢的大量涌入,在線醫療領域再一次引起外界的關注。最近的兩筆大投資分別是春雨醫生拿到5000萬美元和丁香園拿到7000萬美元。丁香園的這筆投資來自騰訊,而此前傳言好大夫在線今年獲得了百度的投資,算上阿里巴巴1.7億美元投資了中信21世紀,BAT已經齊聚在線醫療領域。問題是,在線醫療真能成為下一個大蛋糕嗎?
僅從市場容量看,中國的健康醫療行業顯然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據有關統計預測,中國健康醫療行業總體規模已經超過2萬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3萬億元。2013年僅中國藥品零售終端規模就達到2558億元,且最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了15%。
相對有龐大的傳統線下市場,國內網上醫療和藥品零售才剛剛起步。其中,2013年網上藥店交易規模為42億元,預計2014年能達到68億元,至于在線醫療診治方面的收入規模暫時可以忽略。也就是說,目前網上藥品零售規模僅占國內藥品零售規模的不到2%,而如果算上各大醫院和醫療機構的藥品銷量,比例還不足1%。而在美國等成熟市場,網上藥品零售規模已經占到整個藥品零售規模的30%左右。由此可見,僅網上藥品零售一項,國內市場就還有十幾倍的成長空間,未來幾年發展到千億以上規模并非難事。如果擴大到整個健康醫療行業,那蛋糕就更大了!
不過,盡管前景一片光明,但眼下的國內在線醫療市場卻處在萌芽期的尷尬階段,在它的面前,至少橫亙著好幾道并不容易翻越的門檻:
首先,中國醫療行業面臨的一個困境是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現實的情況是,現在真正能治病的好醫院太少太少了!而且,醫院場地、床位、醫生、設備等資源都嚴重不足,而中國當前求醫問藥的人又實在太多,這導致眼下通過傳統渠道在醫院線下問診就醫往往都要排上好幾天隊,哪來的余地分線上一杯羹呢?
其次,中國醫術高明且醫德良好的好醫生也太少了,尤其是主任醫師和專科專家級別的。醫生這個職業比較特殊,往往是越老越值錢,越老越有用,因為醫生行當光有書本知識不管用,實踐經驗顯得更為重要。老醫生看過的病患多,經手的診治多,遇到的特殊情況多,往往才能真正為患者找到病因、藥到病除。由于這些級別的醫生是醫院的寶貝,各大醫院肯定都把控得死死的(可能類似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把控),在線醫療網站并不容易挖到足夠多的好醫生。
第三,在線醫療的診治質量問題很難把控和監督。從目前各大在線醫療的網站和APP的實際體驗看,線上問診和咨詢往往還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談,往往草草結束,不了了之。由于并非面對面溝通,患者往往語焉不詳,或者對病情描述不到位,不準確,而隱藏在電腦或手機后面的醫生的回答也往往流于表面,基本上都是大套話,跟搜索百度知道的結果類似,或者干脆就是左右逢源提供多種結果,最終補充一句“建議到正規醫院檢查一下為好”了事。如此,患者往往得不到真正想要的答案和結果,而醫生往往想著怎么把病人引導到自己的醫院和病床去,這種心照不宣的線上診治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第四,在線醫療的事故責任問題很難界定,后續糾紛處理也很麻煩。首先,就目前國內的醫療體制和監管政策,線上醫療尤其是有所謂醫生出現的場景,嚴格來說還是有違規嫌疑,是一種打擦邊球的灰色行為。因此,這里面就存在嚴重隱患,一旦出現診治意外,咨詢者因為聽信(甚至僅僅是參與了)在線醫生的指導和問診自行治療或用藥,結果身體出現了狀況甚至嚴重后果,那么這個責任誰來負?即使是因為在線問診導致病患沒有及時到醫院檢查而延誤病情的問題,也存在糾紛的隱患。一旦出事,在線醫療網站和醫生都脫不了干系!
第五,病患網友對在線醫療的信任度問題。這個問題其實跟10年前的電子商務遭遇的問題有些類似,那個時候,很多網民也擔心電商的資金安全問題、隱私問題、欺詐問題,等等。相比電商,可能在線醫療在這方面的擔憂會更厲害,也會更持久,畢竟電商最多是損失點財物的事,而在線醫療搞不好還要搭進去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線醫療行業要想消除這份猜忌和不安,可能需要花費比電商行業更長的時間。而在這段“信任培育期”內,在線醫療網站們必然要經受住人氣不旺、生意冷淡、賺不到錢的壓力。
第六,網站專業資質的問題。目前,監管部門并沒有大規模發放在線醫療或者網上藥店的資質或牌照,大部分醫藥網站和APP還處在“非法”經營的尷尬狀態。另外,關于處方藥在網上的銷售也還沒有放開。從中國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看,監管部門短期內不大可能大面積放開在線醫療的許可范圍,而且隨之而來的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也會跟上。這些,對于那些缺乏背景、規模不大的在線醫療網站來講,都將是很大的挑戰。
好消息是,BAT的陸續介入,說明互聯網巨頭明顯看好未來的在線醫療市場,這將對在線醫療行業接下來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當然,隨著BAT的介入,也意味著在線醫療市場很快將進入紅海階段,殘酷的競爭和大規模的洗牌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