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場主題為“大數據顛覆概率論,仿制藥敢超原研品”的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透露,由于藥品質量一致性檢測無法有效實施,我國自2013年初啟動仿制藥推廣試點以來進展并不順利,配套的藥品招標采購扶持政策也未落實。未來,運用大數據手段監測治療效果,將成為仿制藥品的興起之路。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的仿制藥并不是“仿冒”藥,而需要遵循嚴格的新藥審批程序。只要在原研藥的20年專利保護到期后,仿制藥就可以向藥品管理部門進行申請許可,并在藥品質量檢測全部達標后,上市銷售。
但從現狀來看,我國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進展并不順利,甚至可以說陷入了尷尬的局面。國家出臺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政策至今已有一年半時間,不僅沒有一個基本藥物真正啟動評價,目前還停留在評價方法的爭議上。
“大數據的興起以及應用,或許是國內仿制藥發展的一條更加可行、光明之路。例如,對于仿制藥品的質量檢測,將可以使用大數據采集,擺脫以前的隨機小樣本模式。”參加論壇的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科技發展及信息化加速,未來大數據將會給整個醫藥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帶來巨大的改變,影響醫藥領域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