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下,隨著大數據的深入應用,人們對大數據的了解也逐漸深入,大數據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采集、存儲、分析、應用,目前的發展水平似乎仍停留在采集階段,但對此已有分歧了。
大公司喜歡把合理訴求和自我訴求巧妙混合在一起,然后拿出來說事兒,他們對數據的渴望是貪婪的,恨不得能采集的都采集到,然后實現數據互通,最終實現產品化和商業化。
但要注意到的問題是,數據采集和使用仍然是應該有邊界的。就拿BAT來說,騰訊把聊天記錄作為大數據樣本,阿里把交易信息作為大數據樣本,百度把越權抓取的非公開信息作為大數據樣本,從法理上來說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個人網上信息的所有權在過去并不是個問題,未來一定會是個問題。
基于用戶角度去考慮問題,較少考慮商業因素。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使用自己的數據,選擇進入或者退出網絡,或者選擇是否分享給別人。只有用戶對數據應用和安全放心了,不覺得會有什么問題了,才會有真正的大數據。
其實很容易理解這些話的含義,大公司對數據的擷取是主動的,而用戶對數據的被收集則是被動的,這對于一個未來的龐大產業而言,不可能不是一個問題。英國微電影“黑鏡“中有個場景,在一個人出車禍死后,系統自動搜集此人在各種社交網絡上的發言和分享,類似于人肉搜索,然后基于這些數據模仿出其語言,再通過逼真的模擬語音,實現與未亡人進行跨陰陽兩界對話的效果。這個場景相當令人震撼,也相當令人擔憂。
如果大數據應用到這個地步,必然會出現不良后果,這會反過頭來損害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你讓用戶自己去選擇個人數據的應用,賦予其主動權,這才是對大數據發展更有好處的事情。
例如,用戶如果認為自己的身體數據并沒什么隱私問題,你給他退出的權利,他會主動給你上傳更多的優質數據,而這些數據是公司們想通過技術手段收集,也收集不來的。可穿戴設備與這種兼顧了用戶權利的數據結合,才會達到他心目中的理想效果。
通過大數據預測未來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不管你的應用技術如何發達,IT設備如何高效,這本質上是一種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臆想,如永動機一樣永遠不能實現。不過,在預測未來之外,大數據可做的事情其實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多,如石油帶動能源革命一樣,會對未來的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D1Net評論: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事情需要有序推進還是野蠻生長,著實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由于數據維度的不同,文化習慣的差異,大數據之間未來發展到應用階段時,會呈現出嚴重的不同步現象,出現失真,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規則和標準。而為大數據建立規則和標準,可能會影響到一個革命性產業在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