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決定在每月公布的月度經濟報告中采用互聯網上累積的“大數據”作為新的經濟判斷指標。內閣府將根據網絡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搜索情況和推特網站上所發帖子來分析實時消費動向。
月度報告是經濟政策的制定依據,此舉旨在通過有效利用網絡普及后急劇增加的信息量來提高報告的精確度。的利用已被寫入日本政府的經濟增長戰略,內閣府將在2015年度預算申請中列入相關費用。
內閣府目前對家庭收支調查、商業銷售統計和工礦業生產指數等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并將此反映到月度報告的總體經濟形勢評估中。但由于部分數據要比調查對象期間晚一個多月才公布,因此出現了以未必反映最新情況的數據來判斷當前經濟的弊端。
背景介紹:何謂“大數據”?
電商巨頭亞馬遜及搜索巨頭谷歌幾年前率先將顧客購物及檢索記錄用于制定營銷廣告策略,并由此開啟了大數據時代。最近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之用于商品研發及營銷策略,防災方面也開始加以利用,重要度日益凸顯。
日本總務省2014年版《信息通信白皮書》中分析,大數據的運用使得2012年國內所有行業銷售額增加約60萬億日元(約合3.6萬億元人民幣)。具體可用于分析顧客偏好及流行,擴大銷量,并可開展極其精確的生產調整、提高流通效率等。
近期,日本總務省在臺風暴雨造成洪水、山體滑坡等危險時,開始嘗試根據居民在網上發布的數據實時掌握各地災情。財險公司也開始探討在計算汽車保險費時運用急剎車、突然加速等汽車行駛相關的龐大數據。
雅虎已開始通過分析自家網站用戶的搜索趨勢等制定獨家景氣指數,搶先預測內閣府公布的景氣動向指數。
另一方面,大數據也是個人檢索記錄及位置信息、商品購買記錄等數據的集合,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成為一大難題。相關方面已被要求對數據進行加工保證個人信息不能被對上號,今后將被要求更加嚴格做好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