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用卡交易中收集大數據可能是少數幾種消費者樂于接受的良性信息匯總方式之一。多年以來,消費者們一直將收集自借記卡或者信用卡的數據作為追蹤支出數據、辨別欺詐活動或者統計一般性財政狀況的有效手段。
不過隨著隨著數據逐步成為重要的新興商品類型,發卡機構與支付活動處理企業開始意識到向零售商、銀行、政府或者營銷組織出售這些數據帶來潛在收益的可能性。
在最近路透社發表的一篇英國本土報道當中,萬事達卡北美海外業務負責人Ann Cairns指出,大數據銷售已經成為該金融企業“一大迅猛發展的業務領域”。
這篇路透社的報道指出,萬事達卡2014年第一季度在“其它類營收”(包括數據銷售收入)方面實現了22%的同比增幅,具體數額為3.41億美元。與之相對應,支付活動處理業務作為萬事達卡的立足根基則只迎來14%的同比增長。
而且盡管各大金融服務企業不會鎖定消費者的行為趨勢數據,但看起來這類信息實際上存在著時效性限制。Cairns表示,萬事達卡產生實時數據的速度要遠高于其它那些積極尋求此類數據潛在價值的企業。
當然,Cairns強調稱他們會刪除這類數據中的所有個人信息,只保留能夠反映消費者支付習慣與購買趨勢的匿名信息。Cairns同時指出,零售商們已經對萬事達卡的數據表現出深厚的興趣。
“零售商們已經能夠利用自身獲得的數據來弄清人們如何在其店面中采購商品以及庫存周轉如何進行,但他們并不了解發生在店面之外的那些有可能影響購買活動的細節,”她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我們擁有的這些數據則以獨特的方式貫穿整個市場。我們可以幫助零售商找到提升銷售額的關鍵所在,從而成功捕捉更多商機。”
盡管萬事達卡并沒有向路透社言明大數據到底給他們帶來多少收益(至頂網提出的詢問也沒有得到回應),但該公司一段時間以來確實致力于發掘由此產生的效益。去年,萬事達卡為總部設于芝加哥的分析企業Mu Sigma公司提供了資金援助并與之建立起合作關系,旨在共同開發并銷售大數據產品。
就在合作關系建立時,Mu Sigma公司已經擁有約2500位員工,并始終努力為醫藥、醫療、金融服務、保險、消費品以及零售等從業企業解決分析難題。
也許雙方的合作關系已經開始為萬事達卡帶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