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某大型訂票網站信息安全漏洞遭曝光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西南政法大學的研究專家稱,大數據在給公眾帶來一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情隱私暴露的風險,在目前缺乏相關法規以及行規約束的情況下,個人應該注重隱私的保護。
“自己每次訂機票時,電話一打通,對方直呼其姓,訂機票甚至不用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開始感到非常方便,但后來覺得很不安全:萬一別人冒用我的身份訂機票如何防范?”重慶市民溫先生說。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劉澤剛說,類似的事件在互聯網上比比皆是,一些企業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大數據技術,想方設法收集個人信息作為商業資源,而其中難免涉及到個人隱私的數據。
“這些網站收集到信息之后,雖然進行了加密處理,但出于成本考慮,往往非常簡單,這就給個人隱私留下了暴露的風險。數據收集和數據存儲過程中,個人信息是最不安全的,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防范意識。”劉澤剛舉例說,很多人喜歡將隱私照片和視頻發到網上,認為只要加密了就是安全的,實際上這些信息一旦上傳,就很難徹底刪除。
劉澤剛說,目前法規還沒有對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做出規定,而利益又驅動互聯網企業“鋌而走險”,當下只有個人加強防范意識,才能盡量避免隱私泄露。一方面,要警惕免費軟件和服務,調查顯示大量免費軟件和服務中存在收集隱私數據的行為。另一方面,警惕過于便利的技術和服務,因為這些便利往往建立在個人數據被別人掌握的前提下。此外,要閱讀互聯網協議中的隱私條款,特別警惕“出于安全考慮,可以對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和查看”之類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