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海量信息泄露事件,對于沉浸在大數據狂歡中的人們來說,是一聲刺耳的警鐘。
作為互聯網改造世界的成果之一,大數據正在改變著人類的認知規律和行為走向,那些互聯網公司在日常運營中生成、累積的用戶網絡行為數據,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決策模式,經驗和直覺逐漸讓位于縝密的數據分析。只要數據足夠全面,我們甚至可以比孫悟空更早、更準確地判斷站在你面前的是白骨精還是良家婦女。數據為我們每一個人建立了一個數據化的鏡像,它比你在鏡子里看到的自己可能更為準確地描述你的面貌。
當我們說大數據改變我們的生活時,大部分人只看到它讓我們得以更全面,更多維度的理解這個世界,但其實,它也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幾乎無所遁形的世界中,隱私的邊界因為你在鍵盤中輸入的那些信息,開始變得模糊不清,這會帶來怎樣的后果,至少目前還沒有太多人能想清楚。
支付寶20G的用戶信息外泄,我們無法換算20G中包含了多少個用戶的信息,也無法衡量它對于用戶的生活會帶來何種的影響。也許是你將更頻繁地接到各種推銷電話,也許是你的郵箱將會出現你曾經瀏覽過的某個情趣用品的廣告,也許是某個勤快的業務員會在某個周末的早晨敲響你的家門……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也許這才是最可怕的。當你那個數據化的鏡像被別人窺探得一清二楚之后,可以說,你對生活的控制權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這或許就是大數據帶來的隱患。
近年來,互聯網信息泄露事件愈發頻繁。1月2日,黑客利用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的漏洞獲取了460萬個賬戶的用戶名和電話號碼;去年年底,有人非法入侵為歐盟國家提供實時全額清算服務的Tar-get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用戶數據庫,并盜走4000萬客戶信息,包括曾經在Target刷過卡的信用卡號,信用卡過期日期和安全碼;當然,曾讓很多人惴惴不安的如家、漢庭開房信息泄露也算是其中一件……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年的調查顯示,有超過8成的中國網民遭遇過信息安全事件,其中,77.7%的網民都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損失。發生經濟損失的網民,人均損失額為553.1元,損失總額為194億元。這個報告特別指出,“極為隱私性的健康醫療信息、金融財產信息泄露比例分別達到了11.2%和7.3%。這說明,竊取個人信息的逐利性越來越強,已不滿足于傳統的個人聯系方式、屬性信息,而是追求更具營銷精準性的住房、汽車、健康、醫療、金融財產信息等。”
英國人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其作品《刪除》中說,如果有一天信息處理者們坐在堆積如山的個人信息中為所欲為,那么信息隱私權還有什么意義?一直以來,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都被嚴重低估了,我們在這方面的意識、管理規范以及立法準備,都遠遠落后于現實的需要。
隨著電商、互聯網金融,以及基于互聯網的各種服務的快速發展,各種數據將會出現海量增長,信息安全的戰線也因此會變得更加漫長。某互聯網大佬曾表示,其對于出賣用戶信息毫無興趣,因為這點利益與他們通過數據挖掘獲得的利益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對此我們并不懷疑。然而當數據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有多少雙來自內部和外部的眼睛真正窺視著這些無形的資產,那些擁有大數據的公司,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