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為了推廣手機淘寶的“生活圈”功能,淘寶網近日公布了一組“奇葩”數據: 國內最愛吃鴨脖子的生活圈是杭州市的日暉新村,這里全年共花費6萬多元買鴨脖子;最“重口味”的生活圈是位于鎮江市的花山灣生活圈,這里用戶一年買了5000多個榴蓮;過去一年暨南大學的整個生活圈一共購買了1萬多箱方便面,整體支付金額接近150萬…… 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打開手機淘寶,就可借助地理位置和收貨地址,鑒定自己所在生活圈的網絡消費特征。
這之所以成為可能,應是拜“大數據”技術所賜,而在以往,用戶數據均為商家(平臺)掌握,視為“核心秘密”。當然,淘寶網開發或者說開放這項功能,一方面固然迎合了消費者的“八卦”心理,另一方面卻也是為了創造出更多消費需求。
但這么做卻又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這種做法不僅會遭人質疑,搞不好還可能惹上麻煩。上面披露的數據還不夠勁爆,下面這些數據也許會讓人在大樂之余生出些許擔憂: 我們正在前往性福生活最和諧的生活圈,溫州××大廈,全年共花費3910448元買TT(安全套);溫州龍灣區××路附近,全年人均購買25380元情趣內衣;寧波海曙區××家園,人均年“淘寶”消費金額達2.8萬元以上,是目前國內在淘寶上消費“最土豪”的小區;義烏××二區全年共花費2973939元買Bra(文胸),是中國2013年Bra消費量最大的生活圈;杭州××新村全年共花費9636426元購買金條,是中國2013年金條消費量最大的生活圈…… 不能再轉引了,否則滿屏都是××。這些××是我打上的,淘寶網公布數據時并未進行技術處理。我為什么這么做,讀者應該能夠理解。你說這個小區喜歡吃鴨脖子也就罷了,另外這組數據卻可能讓身處該“生活圈”的人渾身不自在。
假如我住在其中一個小區,平時既不買TT也不買金條,甚至不知道淘寶是什么東東,有一天同事卻走過來調侃:你們小區買那么多TT(或金條),是不是也有你的貢獻?這時候,我該作何感想? 是的,淘寶這么做,哪怕沒有違反什么規定,也會讓人感覺被冒犯了。這種針對一個群體的生活信息披露,等于把該群體所有人都送到了聚光燈下。淘寶是否有權公開類似信息,能不能這么公開,顯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何況,即便這些數據不會有假,結論也是非常可疑的。
一座大廈花費391萬元購買TT,這是什么概念?按照每只TT價格3元計算,這意味著大廈全年消費TT共計130多萬只。“臣妾做不到啊!”而據媒體實地調查,這座大廈為商住兩用樓,住戶僅180戶。可以肯定,大廈產生巨額的TT交易量,與住戶“性福生活”完全沒有關系。發生巨額消費,既有可能因為小區里駐有淘寶網商,也可能只是有人在收貨地址上填寫了該地址。(或許意識到這一點,淘寶網頁面已刪除TT相關數據)上面提到的其他事例,也可以此類推。 淘寶的數據庫無疑很強大,一旦有需要,它可以精確無誤地統計各種消費數據。
小到你在淘寶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大到一個地區的淘寶交易量、消費特征,都能夠直觀、及時、準確地呈現。這正是“大數據時代”的魅力所在。大數據就是“全部”,它不需通過抽樣問卷調查,不需要人工計算,便可還原一個社會的運作痕跡。但正如《大數據時代》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所揭示的,在“大數據”面前,精確度、因果關系不再是最重要的追求,關鍵是探索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發現其中的潛在價值。 淘寶網公布這組數據,由于仍然延續傳統的邏輯思維,再加上試圖從中得出迎合營銷需要的結論,結果破綻百出,鬧出了笑話。可以說,這是一個失敗的“大數據”運用案例。
這個案例也暴露出“大數據時代”的一個隱憂:只要你在網上活動,不論是搜索、瀏覽、購物還是別的什么,都將被“記錄在案”,而且不知什么時候會以何種方式被人抖落出來。更悲催的是,除非運營商自我規范,否則目前用戶無從對此說“不”。 “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才能既得其利又不受其害,這已經是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