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安全:震驚源于“小數據”思維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3-12-18 10:51:52 本文摘自:《數字商業時代》

“棱鏡門”為人們反思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個范本,斯諾登潛逃、引渡以及政治庇護這樣的情節增加了戲劇性,卻無礙于反思這個問題的內核。

“謝謝你,斯諾登!”臨近感恩節,一個自由組織為感謝斯諾登公開美國監聽秘密,特地在華盛頓的一輛巴士上打出這樣一幅致謝的廣告。

從2013年6月初,斯諾登揭發美國的“棱鏡門”事件,到九大互聯網巨頭卷入美國監控全球互聯網計劃,再到斯諾登到俄羅斯尋求避難,最后到美國政府斡旋大數據監控是為了所謂的“反恐”。從純技術角度來看,“棱鏡”是一個典型的通過分析海量通訊數據獲取安全情報的大數據案例,但它也引發一個重要的思考: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該何處安放?

根據斯諾登提供的信息,美國國家安局擁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數據”的新型情報收集系統,這套名為“無界爆料”的系統,以30天為周期,可以從全球網絡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訊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者通訊記錄等方式,能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

“棱鏡門”為人們反思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個范本,斯諾登潛逃、引渡以及政治庇護這樣的情節增加了戲劇性,卻無礙于反思這個問題的內核。

經過一段時間的辯論,斯諾登已經被“臉譜化”,一方認為他是公眾隱私權的捍衛者,是自由的守護者;一方認為他是叛國者,是雙面間諜,應該被引渡回國接受審判。當更多的事實披露出來,誰是英雄,誰是罪犯,也會慢慢浮出水面。

震驚源于“小數據”思維

“大數據”基礎已完備

“斯諾登事件讓我驚訝的不是‘棱鏡’計劃本身,而是如此眾多的社會大眾還是小數據’思維,對這個計劃如此驚訝。”這是《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之一邁爾·史恩伯格在香港大學的演講中,對此全球性事件的反應與感慨。

的確,對當今全球的絕大多數人而言,“大數據”還是個相當陌生的概念,甚至還未曾聽聞,事實上它已悄然而至,從微觀到宏觀,從商業到政治到軍事,鋪天蓋地,無所不在。斯諾登揭露了“棱鏡”,“棱鏡”揭示了“大數據”。

就商業用途而言,今天的谷歌、微軟、惠普等,已完全可以通過它們掌握的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計的數據,經由“超級計算”,準確推斷消費者的習慣、電影的票房、流感疫情的發展趨勢。商業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用途和潛在利益當然也不遑多讓。

這就是“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一,數以億計的人們,無時無刻,不知不覺地在生產大量數據,每一個人在每一時間每一地點,那怕是一個最不經意的微小行為,就是一個數據。所以,合起來,就是海量的數據。二,數據雖已產生并存在,除非把它“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全數搜集網羅起來,否則沒有意義,這就要靠像“棱鏡”一樣的網絡技術。三,最后一步,就是將海量的數據以超級快的速度加以歸納、計算與分析,這就靠一代又一代推陳出新的超級計算機。第一個基礎是從來就有的,現在,加上了第二與第三,我們就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了。

被手機“出賣”

沒有什么與隱私無關

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曾經介紹過2013年公開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某個手機用戶只要曾出現在4個基站的服務區,利用大數據模型,研究者就能把他從百萬用戶中區分出來,識別他的身份,準確率為95%。此文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的學術刊物《科學報告》上。

結論就是,別讓我在4個基站看到你。

周濤是暢銷書《大數據時代》的中文譯者。他表示,大數據的“1.0版本”僅僅是分析那些與目標有直接相關性的數據,但到“2.0版本”后,大數據更關心“數據的外化”,也就是將更多看似無關的數據納入視野。

周濤本人也正研究如何通過大數據識別個人信息,通過分析一個人某段時間的GPS定位數據,就能知道他的性取向:“瞞了家人幾十年的秘密,也許一個手機軟件就能出賣你。”

無論是“4個基站”,還是“手機與性取向”的研究,都表明一個事實:通常被認為與隱私無甚關聯的信息,在大數據時代都將發生質變。周濤透露,國外科學家已經建立了模型,通過分析人們在Facebook上的行為,也能判斷他的性取向,所需要的只是用戶添加的“喜歡”或“不喜歡”標簽,大約需要100個。

周濤強調,他的研究被置于嚴格的監管之下,而且是基于同性戀者自愿提供的信息,并不侵犯隱私。但是否每個大數據從業者都如此遵守規則?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萬巖說,她曾對自己的學生做了一個問卷:公開自己的信息從而得到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或是嚴格保護隱私但必須自己動手搜索商品,你會選哪一個?學生們的回答大致是50:50。

普通人對網絡隱私的態度,也許還很有寬容度,他們必須接受,或者說忍受一個事實——大數據時代,人就是透明的。

正如《紐約時報》所說,斯諾登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因為他使人們看到了,像美國這樣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和情報能力的一個國家,他們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竊取全世界的情報。

關鍵字:棱鏡谷歌Facebook數據獲取

本文摘自:《數字商業時代》

x 大數據安全:震驚源于“小數據”思維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安全:震驚源于“小數據”思維

責任編輯:editor004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3-12-18 10:51:52 本文摘自:《數字商業時代》

“棱鏡門”為人們反思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個范本,斯諾登潛逃、引渡以及政治庇護這樣的情節增加了戲劇性,卻無礙于反思這個問題的內核。

“謝謝你,斯諾登!”臨近感恩節,一個自由組織為感謝斯諾登公開美國監聽秘密,特地在華盛頓的一輛巴士上打出這樣一幅致謝的廣告。

從2013年6月初,斯諾登揭發美國的“棱鏡門”事件,到九大互聯網巨頭卷入美國監控全球互聯網計劃,再到斯諾登到俄羅斯尋求避難,最后到美國政府斡旋大數據監控是為了所謂的“反恐”。從純技術角度來看,“棱鏡”是一個典型的通過分析海量通訊數據獲取安全情報的大數據案例,但它也引發一個重要的思考: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該何處安放?

根據斯諾登提供的信息,美國國家安局擁有的正是一套基于“大數據”的新型情報收集系統,這套名為“無界爆料”的系統,以30天為周期,可以從全球網絡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訊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者通訊記錄等方式,能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

“棱鏡門”為人們反思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個范本,斯諾登潛逃、引渡以及政治庇護這樣的情節增加了戲劇性,卻無礙于反思這個問題的內核。

經過一段時間的辯論,斯諾登已經被“臉譜化”,一方認為他是公眾隱私權的捍衛者,是自由的守護者;一方認為他是叛國者,是雙面間諜,應該被引渡回國接受審判。當更多的事實披露出來,誰是英雄,誰是罪犯,也會慢慢浮出水面。

震驚源于“小數據”思維

“大數據”基礎已完備

“斯諾登事件讓我驚訝的不是‘棱鏡’計劃本身,而是如此眾多的社會大眾還是小數據’思維,對這個計劃如此驚訝。”這是《大數據時代》一書的作者之一邁爾·史恩伯格在香港大學的演講中,對此全球性事件的反應與感慨。

的確,對當今全球的絕大多數人而言,“大數據”還是個相當陌生的概念,甚至還未曾聽聞,事實上它已悄然而至,從微觀到宏觀,從商業到政治到軍事,鋪天蓋地,無所不在。斯諾登揭露了“棱鏡”,“棱鏡”揭示了“大數據”。

就商業用途而言,今天的谷歌、微軟、惠普等,已完全可以通過它們掌握的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計的數據,經由“超級計算”,準確推斷消費者的習慣、電影的票房、流感疫情的發展趨勢。商業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用途和潛在利益當然也不遑多讓。

這就是“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一,數以億計的人們,無時無刻,不知不覺地在生產大量數據,每一個人在每一時間每一地點,那怕是一個最不經意的微小行為,就是一個數據。所以,合起來,就是海量的數據。二,數據雖已產生并存在,除非把它“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全數搜集網羅起來,否則沒有意義,這就要靠像“棱鏡”一樣的網絡技術。三,最后一步,就是將海量的數據以超級快的速度加以歸納、計算與分析,這就靠一代又一代推陳出新的超級計算機。第一個基礎是從來就有的,現在,加上了第二與第三,我們就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了。

被手機“出賣”

沒有什么與隱私無關

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曾經介紹過2013年公開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某個手機用戶只要曾出現在4個基站的服務區,利用大數據模型,研究者就能把他從百萬用戶中區分出來,識別他的身份,準確率為95%。此文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的學術刊物《科學報告》上。

結論就是,別讓我在4個基站看到你。

周濤是暢銷書《大數據時代》的中文譯者。他表示,大數據的“1.0版本”僅僅是分析那些與目標有直接相關性的數據,但到“2.0版本”后,大數據更關心“數據的外化”,也就是將更多看似無關的數據納入視野。

周濤本人也正研究如何通過大數據識別個人信息,通過分析一個人某段時間的GPS定位數據,就能知道他的性取向:“瞞了家人幾十年的秘密,也許一個手機軟件就能出賣你。”

無論是“4個基站”,還是“手機與性取向”的研究,都表明一個事實:通常被認為與隱私無甚關聯的信息,在大數據時代都將發生質變。周濤透露,國外科學家已經建立了模型,通過分析人們在Facebook上的行為,也能判斷他的性取向,所需要的只是用戶添加的“喜歡”或“不喜歡”標簽,大約需要100個。

周濤強調,他的研究被置于嚴格的監管之下,而且是基于同性戀者自愿提供的信息,并不侵犯隱私。但是否每個大數據從業者都如此遵守規則?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萬巖說,她曾對自己的學生做了一個問卷:公開自己的信息從而得到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或是嚴格保護隱私但必須自己動手搜索商品,你會選哪一個?學生們的回答大致是50:50。

普通人對網絡隱私的態度,也許還很有寬容度,他們必須接受,或者說忍受一個事實——大數據時代,人就是透明的。

正如《紐約時報》所說,斯諾登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因為他使人們看到了,像美國這樣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和情報能力的一個國家,他們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竊取全世界的情報。

關鍵字:棱鏡谷歌Facebook數據獲取

本文摘自:《數字商業時代》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岳阳市| 虞城县| 库车县| 南丹县| 吐鲁番市| 即墨市| 南丹县| 金平| 灵山县| 沙湾县| 得荣县| 长沙县| 衡南县| 东阳市| 比如县| 德兴市| 齐齐哈尔市| 禹州市| 奈曼旗| 裕民县| 菏泽市| 噶尔县| 伊宁县| 政和县| 山东省| 松阳县| 广丰县| 新沂市| 吴江市| 巴里| 乐亭县| 临湘市| 陆丰市| 汝州市| 德化县| 刚察县| 宿松县| 盐源县| 那曲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