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關于大數據的“經典名著”——《大數據時代》告訴我們,大數據意味著社會的變革和無限的商機,于是我們對大數據趨之若鶩。
當我們還在喝秋梨膏的時候,谷歌能夠根據人們在互聯網搜索的行為準確預測出美國流感爆發的時間,于是我們在驚嘆之余開始對大數據頂禮膜拜。
當我們得知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幾萬年來人類只能祈求巫師做的事情終于在21世紀的今天得到實現,于是我們奉之若神明。
但是,我們在這個“大”時代之下審視自身,卻變得越來越無處藏身。
無所不知的大數據
今天,你想逃離“天羅地網”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的一位朋友津津樂道他2013年網購的斬獲之余,也道出了他的擔憂。
原因是他在最近登陸某知名電商網站,收到該網站為其貼上的標簽,“愛家庭”、“愛數碼”、“果粉”、“有車一族”、“戀鞋癖”、“愛時尚”,根據這樣的標簽網站向其推薦相關商品。這樣的標簽是由網站根據消費者購買情況分析得出的結果,基本上是大數據的基礎應用。
他不由得驚嘆互聯網營銷之精準,同時也很感動,因為有人很用心的為你服務,但在此之后也會覺得后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恐怖”,因為在購物的同時你也將自己的信息完整的暴露給商家,從你什么時候開始買奶粉、紙尿褲就知道你孩子有多大,從你一年購物的金額也可以算出你的年收入,各種預測不再羅列。總之,大數據時代,未來可知,你將毫無隱私可言。
當然,這樣講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也許是吧。
突然想起了大學時代的故事。有位舍友去上英語課,課后和一堆同學圍著外教探討愛情問題,他前面站著一位女生,據他介紹,瓜子臉,長發齊腰,身高170CM左右。不知這位兄弟跟外教說了些什么,前面的女生回頭對這位兄弟說:“no glove no love”。大學時代,一位女生,漂亮的女生,主動和你說話,并且是英語,而且還帶“love”一詞,舍友的激動之情可想而知。
經我們徹夜討論,確認“love”的含義相當明確,這位女生一定是在暗示什么。可是,疑問在于“glove”,無奈限于我們的英文水平無法提供正確的譯法,翻遍牛津雙解,該詞只有手套的意思,為此我們討論了很久。
后來,幸有一位專業人士提點我們“glove”有可能是“condom”(安全套)一詞的替代,舍友頓時捶胸頓足,認為自己錯失佳人。今天想起來,我倒是覺得當時這位專業人士的翻譯很到位——“無安全,不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