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12月17日訊
如今,在互聯網行業,大數據正日益盛行,大數據與云計算、虛擬化等,日益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因素。正確運用大數據,需首先知曉兩大知識點。
知識點一:數據分析是關鍵
最早在2010年,大數據的概念就由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研究所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Viktor Mayer-Sch?觟nberger)提出,之后很多學者開始對大數據的概念、方法、影響力等進行研究。 直到現在,大數據還沒有精準的定義,其模糊的解釋是,傳統的數據資源加上現代的數據加工過程。現有的數據特點是量大、流動快,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所以為了能讓數據更有價值,必須用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分析它。
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研究者可以為人類的行為和意圖等方面提供有價值的見解,過去的兩年是數據大爆發的年代,培養專業的數據挖掘人才至關重要,因為大數據時代為全球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只有在‘數據科學’(Data Science)的支持和指導下,才能提高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準確性。
知識點二:理性看待大數據
當大多數學者都在積極評價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時,一些學者則理性地分析了大數據潛在的問題。現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大數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是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界也在觀察其有效性。大數據也不能替代傳統的統計學,它只能發揮補充和檢測作用。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對其盲目樂觀。就大數據可能存在的問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聞媒體研究中心教授凱特·克勞福德(Kate Crawford)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大數據可以被看作是強有力的解決社會頑疾的工具,為不同領域提供了新的見解;另一方面,大數據又被認為侵犯了隱私,降低了公民自由度,增加了國家和企業對公民的控制力。誰來操作這些數據,誰來管理這些數據將會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克勞福德還說,“大數據可能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改變傳統的知識的定義,改變原有的知識目標,把人類和社會網絡關系完全暴露出來,讓社會倫理因新工具的應用而有所改變,并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學者的研究思路。”
有專家宣稱,通過運用大數據,研究者能夠把人文社會科學更加量化,但克勞福德認為,大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存在偏差。這些數據來源并非完全客觀,更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很多時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主觀意識,不能真正說明問題,特別是部分數據信息來自社交網絡平臺,其真實性無法識別,以此為依據制定政策必定導致偏差。
D1Net評論:
大數據帶來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對于用戶而言,這兩方面的價值都是十分巨大的,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充分運用這兩大價值,是圍繞用戶的重要課題,在知曉以上兩個知識點之后,可以幫助用戶更加全面了解大數據,從而更好的運用大數據,為自身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