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12月6日訊
提起報紙雜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些都是傳媒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電視廣播網絡等。傳媒業作為信息傳播的前沿行業,是信息宣傳的載體或平臺,它具是承載信息的物體,又是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隨著社會的進步,傳媒業地位舉足輕重,它監測社會環境、協調社會關系、傳承文化、提供娛樂、教育市民大眾等功能,是社會發展、輿論監督必不可少的介質。
傳媒業是在科學技術之下逐漸衍生出新型媒體,如:IPTV、電子雜志等。新型媒體的迅速成長,給傳媒業結構帶來了新的變化,傳媒業正呈現出強勁的產業化發展趨勢。伴隨計算機、互聯網、社交媒體、物聯網等相繼出現,傳媒業與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傳媒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各種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數據以幾何級數增長,其數量之大,已經達到無法計算的程度,只能進行估算。一般認為,人類現在一年生產的數據量是上年的150%。海量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數據給傳媒業的數據中心存儲、處理、可視化呈現、IT構架等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也成為傳媒業的痛點和癢點,傳媒業正迎接一場新的“存儲革命”。
大數據與傳媒業的“較量”
大數據時代,傳媒體的轉型發展,既是技術問題,也是戰略問題,將對未來的傳媒業形態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大數據”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紀80年代,但真正火爆是在2011年5月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表專門研究報告《大數據:下一個創新、競爭和生產率的前沿》之后。“大數據”不只是一個概念,實際上是對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稱,大數據是繼傳統IT之后下一個提高生產率的技術前沿,在政府公共服務、醫療服務、零售業以及涉及個人位置服務等領域都將帶來可觀價值。
傳媒業大數據的來源主要有:一是互聯網數據,如每天新浪微博用戶發博量超過1億條,百度大約要處理數十億次搜索請求,淘寶網站的交易達數千萬筆,聯通的用戶上網記錄一天達到10TB……二是傳媒業自身產生的數據,如圖片、文字、視頻等海量數據等等。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帶來了數據儲存方式的革命。傳統的存儲方式于遠遠落后,并轉向數字化存儲。在2000年,數字化儲存的信息只占全球數據量的1/4,而在2007年,所有數據中只有7%是儲存在報紙、書籍、圖片等媒介上,其余全是數字數據。
D1Net評論:
在大數據時代下,如果把信息的內涵僅僅看成是信息等新聞,這就大錯特錯了,信息的內涵已不僅僅是消息等新聞,而是各種各樣的數據。這就要求傳媒業必須適應新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以多元化媒介來承擔信息傳播的職能。生產、分析、解讀數據,探索一條為受眾和用戶提供分眾化服務和體驗的媒體發展之路,將成為傳媒業競爭的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