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賣家、客服小二、淘女郎、快遞哥……電子商務發展十余年,涌現出一批批新興的就業群體,他們是電子商務生態的重要組成,但逾半數的人群卻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現在,商業保險開始致力解決這個問題—— (轉B18版)
剛剛結束的黃金檔連續劇 《老有所依》里“1號店”植入廣告頻頻出鏡,我和鄰居在“1號店”訂的貨品也常常在同一個時間點到達,不知從啥時候起,我們挑選部分貨物時不在裝修考究的實體店里,而在井然有序的大倉庫里。我們點下鼠標,貨物就開始奔跑,以往逛街的時間變成了如今快遞包裹在路上傳輸的時間。
這種影響同樣改變著金融業,無論本期浦江財富中討論的淘寶店小二的基本保障還是我們在購物時用到的保證消費保險,都是數據時代的產物。
在“三馬”創建的眾安保險的首款新品保證金保險里,保險產品的研發模式出現了改變:傳統的精算數據多是靜態數據,而眾安面臨的是實時數據;傳統的金融公司是一對一核保,而眾安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模型把不符合的人直接刪除。
我們都在聊大數據,但有人調侃沒有人能說清楚它。大數據有時候顯得有那么點冷酷,因為互聯網信用體系僅靠規則很難完善,更多的是要借助金融工具的監控和護航。讓我們看看這次“小二保險”的誕生過程:通過淘寶保險的數據做用戶身份辨認,通過該模型和泰康人壽做數據分享,讓保險公司了解到它的購買者大概是什么狀況,兩個購買者之間大概是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要這樣辨別?
我們都知道社保,如果要一個個體戶去參加社保,可能需要一個掛靠,或者作為企業員工,你必須要有勞動合同才能參加社保。但是在淘寶平臺,從業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年齡也有很小的,很難要求他們給我們提供類似的東西,那么怎么辦?我們只有通過大數據來進行風險的防控,所有的這一切的運算,全是由阿里云平臺支撐的,未來希望核保或者短時間內產生的大規模交易都可以通過數據平臺來解決。
冰冷的數據終于顯出溫暖來,因為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降低成本以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大數據可以為整個互聯網交易活動提供了一整套風險管控體系——基于互聯網數據的事前管控,對于高風險賣家可以有效識別,過往信用記錄不佳的不良買家排除在投保范疇之外,可以充分發揮保險的本來初衷,基于大數法則以小搏大,同時能優勝劣汰。
眾安保險在復旦開業那天,馬明哲的大膽預測比較震撼:伴隨著利差不斷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大網點將失去優勢,互聯網公司會更有優勢,二十年內大部分中小機構的前臺和后臺將外包出去。伴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迅速發展,未來十年內50%至60%的信用卡將消失。
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手段,為電商創業者提供保障,這比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單純銷售渠道賣賣保險更有價值,展現了保險最核心的理念:保障。它不僅能為創業者帶來實際的保障,更有望為商業保險打開一個巨大的市場,畢竟僅電商創業者規模就在千萬以上,而整個小微企業就業群體則有幾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