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3年“雙十一”網購狂歡節的結束,各項統計數據也紛紛出爐。350億元成交額、4億網購參與者、1.52億個包裹……一個個以億為單位的天文數字震撼著人們的眼球。面對這些驕人成績,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云表示,“我們更關注數字背后的東西,通過數字我們怎樣去真正理解市場的力量。”
有調研機構認為:未來10年之內,全球的數據和內容將增加44倍。大數據時代撲面而來,憑借大數據收集、分析和決策,全新的商業邏輯正在被建立起來。
海量數據中讀懂消費行為
自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愿意將自己一切行為暴露在陽光下。從一日三餐吃了什么、最愛什么牌子的衣服、最愛消費的餐廳、到哪旅游、何時生小孩、有無投資移民計劃等等,人們的一切消費行為數據都在網絡中有跡可循。
網絡上人們的發帖以及互動留言絕對能最真實地反應出他們的喜好,也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所有言行是多么公開透明,這些被傳上網絡的照片、視頻、文字都作為數據儲存起來,這些內容都能在任何時間里被調出來,大數據下沒有隱私可言。
網民的互聯網世界沒有隱私對于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收集消費者的一舉一動,從大數據中挖掘消費者的喜好,預判市場走向,與此同時,改進設計后的產品也將引導著消費者下一步的流行趨勢。
有權威機構預計,全球數據總量每兩年就本報記者 / 朱燁會增長一倍,到2020年人類擁有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驚人的35萬億GB。在“大數據”中,存儲在數據庫中的結構化數據僅占10%,郵件、視頻、微博、帖子、頁面點擊等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占據了另外90%。視頻、音頻、圖像、數字的等多種交互方式的豐富,讓我們已經進入了數據信息爆炸的階段。
牛津大學與IBM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8%的全球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大數據實踐。中國25%的企業也積極投入了大數據業務,在它們的帶領下,中國正在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大數據實踐市場。
盡管企業們都在向大數據的方向前進,但很大一部分中國企業,對數據的應用仍然停留在數據的收集、整合和治理階段。而如今大數據時代分析的數據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字數據,它不僅僅只是反映出產生了多少訂單、商品或者二維碼,有多少人來過店鋪,其中多少是VIP會員,而是清楚地通過數據文本分析告訴企業管理者,這些消費者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以后還會不會再來,甚至他們這次放棄消費的原因是什么。
改變用戶消費習慣
拉丁美洲的一個國家,依靠大數據對偏遠山區孩子上學的方式(自行車或其他方式)、交通需求以及身體特征等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從而提供了更合適的解決方案,幫助孩子們更容易的到達學校。這樣的數據分析不僅僅可以用在公益事業,同樣可以為企業作為參考。
在商務電子平臺上,采集和分析用戶數據是大數據應用很重要的方面。網絡社區中的很多熱門話題,往往會先于一些流行趨勢預測機構的發布。對這些熱點話題進行分析,能夠很有效地、更早地判斷出流行趨勢。比如有人會表示“更喜歡更淺一些的顏色”、“這款風衣如果能搭配一個腰帶我就會買”、“可惜沒有親子款”等,對這些評論進行有效的把握和分析,能夠發揮出非常大的價值。
哪怕在傳統門店中,大數據的介入也正在改變用戶的購物習慣。例如在Zara門店內,每天顧客向導購反應的意見都會被店員意義收集起來,“這個衣領圖案很漂亮”、“我不喜歡口袋的拉鏈”等這些細微的喜好偏差,都會被店經理統一收集起來匯總,通過Zara內部網絡每天至少兩次傳遞資訊給總部設計人員,總部接到這些意見后會很快做出設計決策,之后立刻傳送到生產線,改變服裝款式。結束一天的門店營業后,銷售人員還會盤點每天貨品上下架情況,并對客人購買與退貨率做出統計,再結合柜臺現金資料,交易系統做出當日成交分析報告,分析當日產品熱銷排名,根據這些電話和電腦數據,Zara分析出相似的“區域流行”,在顏色、版型的生產中,做出最靠近客戶需求的市場區隔。
大數據時代能夠將過去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釋放人類的潛力。在一些先進的新型服裝店,已經可以做到將所有的衣服都已經貼有新型條碼標簽。有了新型條碼之后,一件衣服被消費者拿起、放下或者試穿的信息都會準確記錄,并傳遞到后臺的管理系統上。這樣一來,無論多么挑剔的消費者,試穿過多少件,甚至衣服被拿起放下多少次,這些數據都將通過分析詳實的數據信息,服裝企業下一步的產品開發、設計或者進貨都已經有了精確的方向。
“它對我們改進產品設計、進行產品定價、客戶服務、改善運營體系等,都會有非常好的幫助。”北京賽智時代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剛說,雖然這些數據很零散,但我們要從這些零散的數據中挖掘出潛在的價值。基于客戶反饋的產品的設計,這是大數據運用的一個重要領域。 可以預見,未來的時尚圈,除了臺面上的設計能力,臺面下的資訊和數據大戰將是更重要的隱形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