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并非萬能,比如創意和想象,用大數據是"算"不出來的。”因《大數據時代》走紅的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院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日前在滬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這位“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直接表示大數據也存在“短板”:大數據可以預測經濟、防災避險、預防犯罪,但是它不能預測不可預知的事情,別指望大數據能幫你100%地完成創造性工作。
獨家透露:新書本月完成,先出電子版
舍恩伯格的著作《大數據時代》、《刪除》今年在中國持續熱銷。前者揭示大數據將給人類帶來巨大變革、后者提醒大數據選擇性遺忘之道,令很多讀者大呼開眼界。當記者問及舍恩伯格接下來的寫作計劃時,他坦言最近的確在寫一本新書,“瞧我這黑眼圈,就知道這本書現在還寫著呢!預計本月完成。”
舍恩伯格透露,新書的內容是對《大數據時代》的拓展與補充,希望展示大數據的另一面,涉及的大數據應用領域人人都會關心。相較之前作品,新書篇幅會更短小,內容也會更緊湊。“這樣的安排是為了更加符合新媒體時代的閱讀需求。當然,也有讀者反映,我之前的書太長了。”舍恩伯格透露,明年春天,這本書會首先以電子版的方式與全球讀者見面。
目前,幾家中國出版社也正在為這本書的出版而競價,有望在兩三周內決定出版社。舍恩伯格表示,中國讀者在他心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
回應質疑:想用大數據,先知其“短板”
在舍恩伯格的書和演講中,人們獲取得最多的都是關于大數據的種種神奇之處。比如大數據不光可以用于服務業,還可以用于經濟預測、防災避險、疾病診斷、識別潛在犯罪分子等等。有人質疑,舍恩伯格簡直是把大數據給神化了。
大數據真的無所不能?對此,舍恩伯格給出的回應是“大數據當然有局限”,“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萬能的工具一樣,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與運用大數據,就得清晰地認識到大數據存在的局限。”他舉了兩個例子:首先,它不能預知不可預知的事件,這類事件通常被稱為“黑天鵝”。大數據是基于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當過去不可掌握時,它便無計可施。其次,它不可能替代人類的思維。大數據統統來源于現實,而人類的許多想法來源于腦海而非現實,甚至會產生許多非理性的、創造性的思維與想象,這些都是大數據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