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種新型的網站正悄然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同時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的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加精彩紛呈。
據統計,當前人類每48小時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人類文明到2003年產生的數據量總和,未來隨著物聯網和智能城市的發展,這一數字將更加驚人。從電腦、手機、智能家電到企業的信息系統、機電設備等各種聯網終端,人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應用場景下持續創造和消費著海量的數據,以細微的方式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
市集VS大教堂
Facebook上每天分享的內容超過25億條,新產生的數據超過500TB;用戶每天通過Snapchat上傳1.5億張照片,推特上每天新的推文超過4億條。與這些社交網站的火爆相比,有著“全球知識庫”美譽的維基百科顯得有些冷清,在詞條總數超過300萬以后,內容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活躍的編輯者和內容貢獻者的比例也在下降。如果把前者比做熙熙攘攘的市集,后者就像是威嚴神圣的大教堂。
和現實中的市集與教堂一樣,社交網站和維基類網站的內容定位是涇渭分明的,社交網站更注重內容的個性化、活躍性、時效性、傳播速度,強調用戶之間溝通和互動,內容簡短但數量巨大,雖然可以通過時間軸等方式來關聯,但碎片化特征明顯,有價值的信息很快會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而維基類網站正好相反,內容的組織類目分明、井然有序,內容的編排引經據典,內涵豐富,雖然總量少但信息質量高,價值巨大,它鼓勵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內容主要靠核心用戶貢獻,多數用戶只是內容的消費者,與核心用戶的互動性不高。
社交網站在信息傳播方式和速度上占據優勢,而維基類網站更適合對大數據進行精確管理,檢索和深度利用。那是否可能有一種平臺能夠揚長避短,做到質、量兼顧,興趣和價值并重,融娛樂性和知識性為一體呢?
專業社交網絡讓分享回歸價值
近日上線試運營的瑣事網(www.nuglog.com),正是這樣具有維基特性的專業性社交網站,它通過協作的方式給信息添加時間、地點、事件、角色標簽,使信息具有了結構化特征,實現了定制化的信息發布、記錄與分享,具備了類分群體、信息紀實、參與分享的價值感體驗。
巨型社交網絡雖然影響力極大,但海量的信息讓越來越多用戶迷失在數據的海洋之中,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越發感覺到自我的渺小,產生了更多失落感。作為社交網絡主力的廣大草根用戶,他們想要更智能地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發表的觀點有更多的人傾聽,與更多具有相同興趣愛好人的交流、分享和互動,更精準地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興的垂直性專業社交網站應運而生,將具有高度真實感和深度參與性的高質量內容注入到混亂無序的數據之中,為互聯網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嘗試。
參與歷史,挖掘價值
據了解,瑣事網是一個開放型的專業性社交網站,其宗旨是建立一個歷史模型,對歷史進行解構和重構,先將古往今來的歷史分解為“原子”—瑣事,通過人與人、事與事的關系對歷史進行“重構”。
在瑣事網,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也是歷史的見證人。可以文字和照片的方式記錄發生在身邊的點滴小事,保存生活的某個瞬間,也可以摘錄和編輯感興趣的歷史往事,然后把這些內容加上時間、地點、人物角色和分類標簽,分享給其他用戶。用戶可以通過搜索、訂閱、多維度查詢、數據挖掘等方式,發現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研究事件之間的因果和關聯。
業內知名人士稱,瑣事網這類具有大數據時代特征的專業社交網站,或許像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韋思岸說的“數據是新的石油”那樣,蘊藏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