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家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越多,他的預測就可能越不準確。”
作為一個中國媒體人,看到美國“神算小子”納特?西爾弗引述的這句話,心里在發笑,嘴里卻不知如何說才好。
2012年成功預測全美50個州的大選結果后,納特?西爾弗趁勢推出《信號與噪聲》一書,名聲大噪,日前譯介至國內。同處一個混沌的大數據時代,閱之頗心有戚戚焉。
大海撈針
以往信息蔽塞,看不清形勢,這容易理解。如今數據大爆炸,很多人便對前路變得自信滿滿,給他一臺計算機,似乎便能生成未來圖像,撬動起人們的“三觀”。事實上,很不幸,到目前為止,大數據時代的預測,大多是錯誤的。
原因很簡單,有用的“信號”固然呈指數級增長,但無用的“噪聲”更是鋪天蓋地。相形之下,“信號”就如掉進汪洋大海中的幾根針,把它們撈起來,可能比以前更費神。
哪位候選人將上臺執政?為什么多數經濟學家在危機前夕還在唱多?有效市場假說如何面對非理性繁榮?天氣預報說降水概率為60%,出門要帶傘嗎?地震發生之前,真的無法預測嗎?未來十年全球氣溫會上升還是下降?中情局為什么忽略“9?11”恐怖襲擊發生的信號?禽流感為何會突然暴發,又突然消失?如何從1326種組合中猜出對手的底牌?……人無往而不在數據之中,苦惱的是,信號在噪聲所裹挾的數據中。大到全球戰略和國家政策,小到一場牌局、一次出行,都與不確定性伴生。靠譜的預測越來越顯得稀缺和寶貴。
數據日趨豐富,技術手段日趨高明,經濟社會結構日趨精密復雜,出錯的可能性自然比農耕社會時要低,但一旦出錯,往往就是要命的大錯。
2007年11月,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大衰退正式爆發前的一個月,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危機跡象,房產止贖率上漲一倍,全美的抵押貸款機構全部瀕臨破產,信貸市場也出現了不祥之兆。其時,費城聯邦儲備銀行進行的“專業預測人員情況調查”卻顯示,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發生嚴重經濟衰退的概率為零。
身在火坑內,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是為數不多的“當局者清”之一,當時,他寫了一份預警備忘錄,備忘錄里提到的情況大部分都切切實實發生。
這位有先見之明的經濟學家并不因此而自鳴得意,正是這分謙遜讓他保持清醒,勝出多數同行。他在接受西爾弗采訪時坦承,自己的預測也很容易出錯,因為經濟預測本來就很難,要面臨三大基本挑戰:第一,單純依靠經濟統計數據,很難判斷起因和結果;第二,經濟始終在變化,某一經濟周期的經濟運行狀況無法用來解釋未來經濟的發展;第三,參照的原始數據質量不高,充滿了噪聲。
比起專業性、可量化性較強的經濟議題,政治議題預測往往更易誤入歧途。美國著名的電視政治預測節目“麥克勞夫倫討論小組”,上座“專家”多年的大選預測結果令人咋舌,正確與錯誤基本一半對一半,一個毫無分析能力的嬰兒閉著眼也可以做到。
不過,電視節目需要的是收視率,是勁爆新聞,是善于表達的演說者,而不會在乎是非對錯。抓不住信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漏過聳人聽聞的噪聲。時下所謂互聯網淺薄癥,也基于同樣的病因。
會計行業半路出家的西爾弗,只不過憑著點統計學的底子,2008年創建“538”(美國選舉人票總數)博客,借助各類民調數據綜合分析,并隨著選情的臨近、新信號的出現而不斷調整,是年的大選就猜對了50個州中的49個。
這么一說,預測其實也不算太難,尤其對選舉這樣非黑即白、人人都有發言權的類型。西爾弗歸納了幾個原則:“用概率的方法思考問題”,承認這個真實世界存在不確定性;“今天的預測是你以后人生的第一個預測”,遵循“進程-修正”方式;“尋求共識”,群體預測往往優于個人預測,“從眾”多數時候是明智之舉。
刺猬與狐貍
但許多“專家”太過自信,太過固執,且想標新立異,似乎舍此便不能自證英明神武。這類型的“專家”,在思想史上有個形象的比喻——“刺猬”。
1953年,英國思想史家以賽亞?伯林出版過一本薄薄的小書《刺猬與狐貍》,他把作家與思想家分為兩大類:刺猬屬于A型性格的人,他們相信“憑一技之長而無窮”,認為自己掌控著世間真理,認為自己就是萬物的法則,切實保障著社會的運行。而狐貍認為“千伎百倆而有盡”,解決問題有許多方法。他們對于瑣碎、不確定、復雜或是有分歧的意見更加有耐心。
“刺猬”偏愛建構體系、通盤計劃,不達目的不罷休。中國過去幾十年里經歷過的成就與挫折,苦難與輝煌,亦可以“刺猬與狐貍”的視野觀之。
“刺猬”對外界的信息往往選擇性接受,只關注那些符合其預期的信息。信息越豐富,支持其結論的“證據”也就越多,成見也就越堅不可摧。凱斯?桑斯坦的《網絡共和國》一書也認為,人們通過網絡更容易獲得的是自己喜歡的信息,而拒絕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信息。如今自媒體何其發達,信息渠道何其多元,但基于“粉絲”、“好友”圈子的傳播交流途徑其實日趨窄化,社會群體心理有分裂化的風險。
扯遠了。回到西爾弗所稱概率式的思考方法,主要指貝葉斯定理,通俗說就是通過幾個已知概率來推算未知概率。這一思考方法鼓勵人們同時提出許多不同的假設并考慮其發生的概率,當遇到有關新信息時,還需要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想法的不足之處,時常更新預測。
最怕的是提不出假設。“9?11”前,美國曾有機會識破“基地”的陰謀,逮捕了一個對駕駛波音747飛機異常感興趣的伊斯蘭極端分子。但正如“9?11”恐怖襲擊事件委員會總結的那樣,“整個系統都無法理解這一信息的潛在含義”,壓根就沒考慮過這一假設的存在。
比起政策問題、能力問題、管理問題,缺乏想象力是更為關鍵的問題。“狐貍”總是對看似確定的環境保持警惕,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沒有什么虛設的人為藩籬能夠阻擋其觀察風向的視野,阻擋其采集獵物的腳步。當變化來臨之際,也就不至于過度驚慌。
“不做死多頭,不做死空頭,要做堅定的滑頭。”國內知名投資人“楊百萬”的名本書是20世紀社會心理和文化批評的經典之作,對于美國乃至西方的學術界以及社會公共議題影響巨大,并獲得當年度的美國國家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