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保體系慘敗的原因之一在于忽略大數據的作用。大數據讓美國醫保系統發生了改變,不是變得更好。
一直以來,保險公司的保險費率是由精算師根據發病率和死亡率統計來精算的。這基于元數據,也就是數據的數據,大部分精算師是沒有辦法深入到大量投保數據中進行分析的。在這個系統中,保險公司的贏利能力與投保人規模呈線性增長,因此保險公司總是希望有盡可能多的人投保,以維持利潤。
但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計算機成本下降,使得基于個人健康結果的費率核算成為了可能。健康保險業務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從追求覆蓋轉為利率,在美國健康保險的商業模型已經從盡可能覆蓋轉為覆蓋少數人群,也就是為哪些不那么需要健康保險系統的人群,也就是健康者購買保險。
健康保險目標已經從依靠多數投保人牟利,轉為從所有的投保人牟利。由于人最終都會死去,作為一個社會性質的政策這不恰當,這是世界各地都已經明了的事情。
美國健康保險公司利潤猛增,但其結果是數百萬的美國家庭沒有健康保險的保護。
鑒于社會的目標是提供市民健康保障,把保險作為唯一的健康保險顯然已經不可行。這只會是一個新的泡沫,面臨破滅。
有人認為,市場化最終會解決大數據的問題。怎么解決?從單純的經濟力量看,我還沒有看到如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