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不過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逐漸受到重視。
近期引發熱議的專著《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作者指出,大數據將深遠地改變政府的運作方式和政治的性質,大數據時代人們對待數據的方式出現了三個變化:第一,人們處理的數據從樣本數據變成全部數據;第二,由于是全樣本數據,人們不得不接受數據的混雜性,而放棄對精確性的追求;第三,人類通過對大數據的處理,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渴求,轉而關注相關關系、相互聯系。
背景鏈接
大數據有“4V”特點:Volume(容量)、Variety(種類)、Velocity(速度)和Value(價值)。Volume指巨大的數據體量與完整性,數據量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Variety指類型繁多,在海量、種類繁多的數據間發現其內在關聯。Velocity指大數據要求處理速度快。Value指大數據的洞察力和價值,需要將信號轉化為數據,將數據分析為信息,將信息提煉為知識,以知識促決策和行動。
大數據時代來臨凸顯數據的重要意義。2012年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甚至將大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把對數據的占有和控制視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聯合國也在2012年發布大數據政務白皮書,指出大數據對于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政府應急管理的新挑戰
大數據泛指巨量的數據集,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關系混雜、動態持續、變化不定,需要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在合理時間內實現數據的擷取、存儲、分配、提煉、處理、集成和分析,并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和信息。
大數據時代來臨對政府應急管理構成了巨大的困難和新挑戰。政府應急管理是指在非常態的危機情境下,各種突發不利情況、嚴重威脅、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高度積聚,政府必須在相當有限的時間約束下,做出關鍵性決策和具體的應急處置措施。大數據時代來臨極大地增加了政府應急管理的困難和挑戰。在危機情境下,政府需要對來自網絡包括物聯網和機構信息系統的數據附上時空標志,去偽存真,盡可能收集異源甚至是異構的數據,必要時與歷史數據對照,多角度驗證數據的全面性和可信性;政府還需要對多源異構、多實體、多空間和交互動態性的大數據樣本進行實時處理,需要將高維圖像等多媒體數據降維后度量與處理,利用上下文關聯進行語義分析,從大量動態而且可能是模棱兩可的數據中綜合信息,并導出可理解的內容。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政府收集和處理大數據的復雜度。
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來臨也為政府應急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前景。數據規模越大,處理的難度也越大,但對其進行挖掘可能得到的價值也更大。政府部門可以從傳感器、衛星、社交媒體、移動通訊、電子郵件、無線射頻識別設備持續不斷地接收數據,通過捕集、攝取、分析、存儲和分配數據,保障數據安全,并將其轉化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在危機情境下,政府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收集輿情和民意,通過分析相關數據,可以了解大眾需求、訴求和意見;可以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監控熱點事件,挖掘輿情,還可以追蹤造謠信息的源頭。在危機情境下,政府可以對大數據進行恰當地管理、建模、分享和轉化,從中提取新的深刻見解,并以過去根本不可能的方式做出應急決策。
大數據技術與應急平臺系統
大數據可分成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工程、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在大數據時代,需要特別關注大數據技術系統本身的安全性,要注意技術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損壞、篡改、泄露或被竊,保護公民和國家的信息安全。保證信息安全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是技術上不斷更新,應用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論和安全軟件技術,在網絡通信、本地存儲等方面加強對重要數據的防護;二是立法層面,大數據技術的挖掘與利用應當有法可依,讓數據開放和數據挖掘走向法制化軌道。
在大數據時代,網格化管理已經興起,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管理信息整合和共享。政府應打破數據割據與封鎖,公開信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急平臺系統建設,可以提高政府各機構的應急協同辦公效率。依靠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及時、快速、準確收到決策實施情況匯報和民眾的反饋信息。應當既鼓勵面向群體、服務社會的大數據技術挖掘,又要防止侵犯個體隱私。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急平臺系統建設,主要包括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移動指揮通信、移動互聯技術和大數據應用軟件等技術系統,具備有線通信調度、無線通信指揮、移動應急指揮、異地會商等功能。可以依托政府政務內網、政務外網、互聯網,構建應急指揮800兆數字無線集群調度系統,分別搭建突發事件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統一信息平臺、政府內網門戶和專項應急網。可以充分整合公安、交通、水務、地鐵等單位及社會各方面的圖像資源,搭建基于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的圖像平臺;可以整合水、電、氣、熱等公用企事業單位的城市運行監測數據,開發值守應急、預案管理、空間決策(二維三維)、預警信息發布等綜合應用軟件,為開展科學應急決策支持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云計算技術與云應急系統
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為大數據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渠道,是大數據的IT基礎和大數據成長的驅動力。云計算技術主要包括虛擬化、分布式處理、云管理、云終端、綠色IT、云安全等。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云應急系統,通過構建“應急云”即第三方應急資源網絡,采用先進的情景感知技術、情景分析技術、資源保障管理技術、在線感知技術、語義網技術,并與云計算、網絡通信、資源虛擬化、服務化、智能決策支持等技術相融合,搭建并運營云應急服務平臺,為應急需求者提供智慧型定制化的應急服務。從而提高應急資源的可擴展性和可控性,動態進行應急資源發現、匹配、服務封裝,全面感知和理解應急管理需求,智能化分析情景變化,動態生成和調整并行應急管理過程,使應急管理工作協同、有序、高效地進行。通過實時采集并集成海量、多源、異構應急數據,對線上多源應急信息進行抽取、過濾、標準化、儲存、智能分析與態勢研判;基于網絡技術進行智能化應急感知、異常探測、預警和應急資源實時定位,智能發掘應急需求,為情景還原和應急需求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云應急系統,要求云應急平臺對實時的突發事件情景感知數據、歷史數據、決策支持模型、知識以及應急資源狀態等網絡化的異構信息通過標準化接口無縫集成,實現信息快速收集、抽取和挖掘;要求更快速準確地感知突發事件演化趨勢,更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和模型對情景進行動態分析預測,進行更為智能化的動態決策;要求云應急服務平臺對應急資源實現多渠道接入、統一管理、監控和調配,提供及時、最優、可無限擴展、高伸縮性的應急資源保障體系。云應急系統基于云應急平臺實現了信息、知識的全面整合,通過對應急資源的按需調配,動態智能地生成、調整應急過程,根據不同的應急需求和應急流程調用不同的應急服務;通過對各個應急聯動部門的救援隊伍、設備物資、專家等應急資源的虛擬化匯聚管理,形成基于智能決策的云應急協同網絡。
物聯網技術與應急指揮系統
物聯網技術是大數據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我國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技術,這些都是大數據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也都與大數據技術密切相關。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應急指揮系統,需要在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的基礎上,結合數據實時獲取、預測預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應急聯動和輔助決策等需求,規范物聯網應用系統建設,實現日常管理與應急管理的有機結合。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應急指揮系統,以標準規范與運行管理、信息安全與容災備份為保障,分為感知、網絡和應用三個層面,確保應急系統各單位物聯網應用相關數據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應急指揮系統,能夠加強應急處置的實時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能力建設,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安全運行動態監控、智能研判以及突發事件現場感知和快速反應能力。例如,北京市就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應急管理領域,初步建成了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開展了物聯網應急指揮十大示范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