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金融改革的政策相繼密集出臺,宏觀層面的金融改革從理念到行動開始提速。那么,微觀層面的金融改革實踐該依靠什么?
多名專家于近日在浙江蘭溪舉行的“創新金融大數據決策驅動經濟綠色轉型”論壇上表示,以大數據為創新驅動的金融改革能夠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促進信息消費升級,加快民間資本對金融業的支持,更靈敏的防范金融風險,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其融資的一個重大挑戰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要求。小微企業由于經營規模較小,其信用風險信息較為模糊,使得銀行不愿貸款。憑借強大的信息資源和風險透視優勢,大數據金融將幫助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
8月初,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意見》提出多項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意見,包括加快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著力強化對小微企業的增信服務和信息服務。
“基于大數據應用的金融機構,可以憑借互聯網開放平臺的渠道優勢與數據挖掘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資金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銀國際證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徹說,有了大數據作為信用風險的參考,小微企業貸款就會很方便。
另外,大數據能夠提高風險透明度,加強風險的可審性和管理力度,從而減少小微企業融資的成本,加強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的風險管理上的激勵。
除了助力小微企業融資,以大數據為驅動的服務創新能夠有效提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
隨著8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決定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
信息消費需求多元化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說:“大數據支持服務創新,強調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對客戶消費行為模式進行分析,提高客戶轉化率,開發出不同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從而促進消費,提振內需。”
大數據金融的代表互聯網金融正不斷推動著中國的金融改革。互聯網金融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充分利用其平臺積累的大數據資源,將海量交易數據轉化為金融商機,從“支付寶”到“余額寶”,通過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實現了精準的金融服務。
當前中國銀行業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起步,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意味著依賴息差的粗放式的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為繼,精細化管理成為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利率風險也成為阻礙其市場化改革的一大難題。
“基于大數據的深度信息挖掘和價值分析將有效提升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通過精準的手段算清楚各業務、各產品、甚至各個客戶的成本和收益,加快業務和管理精細化轉型,同時有效監控利率風險。”譚雅玲說。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提醒,大數據金融具有大價值,但同時也存在一定風險。金融業本身就是風險行業,關系個人生活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國經濟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此關鍵時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