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含有塑化劑,按理說不應該啊!”9月17日,樂山市食藥監局在一次風險抽檢中,檢出一批次菜籽油含有塑化劑,這讓監管人員大為不解。“塑化劑不會自動產生,且食用油生產過程不易接觸到塑料制品,而通過對該食用油的歷史抽檢數據分析,我們懷疑這批食用油有可能混入了重復使用多次的老油或地溝油。”通過風險抽檢和數據分析,樂山市食藥監局迅即對該食用油生產單位實施精準監管,并對企業負責人進行預警“約談”。
“事后案件查處固然重要,但事前的風險監測更為重要,因為事后查處已實際造成傷害,而風險監測則是防患于未然。”在9月18日召開的全省第三季度食品安全風險研判會上,省食藥監局局長姚義賢指出,要將風險研判作為全省食藥監管系統的“一把手”工程,作為省市縣食藥監局的第一位任務,作為加強監管的首要依據。
風險監測挖掘出“風險點”
食品藥品專項整治的內容是怎樣確定的?都是通過風險監測和風險研判科學“算”出來的。日前,經過風險抽檢“大數據”分析,省食藥監局得出結論:保健食品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風險較大,要求迅速對減肥、增強免疫力等15類保健食品展開全面專項檢查,針對非法添加等問題出臺更嚴格的制度。“我們在風險抽檢中發現,有部分保健品為降低成本改良口感而添加甜蜜素,甜蜜素的甜度是白糖的30倍,而成本卻不足白糖的十分之一,所以有個別企業就想鉆這個空子,而我們通過風險抽檢,時刻盯住這個問題,讓企業不敢亂加和多加。”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風險抽檢是機構改革后的一項新職能,通過風險抽檢不間斷地對全省所有食品品類和重點產品進行掃描,每季度邀請專家召開風險研判會,同時針對某一項高風險食品開展專題研判會,對抽檢數據進行“大數據”研判,并將其作為專項整治和建章立制的依據,今年該局有效排查出保健食品、食用大米等多起食品安全隱患。
以抽檢“大數據”為參照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和擬定規章制度已成監管常態。今年1月1日起,省食藥監局開展食品藥品“亮劍”行動、醫療器械“五整治”等專項整治,一系列優化頂層設計的規章制度密集出臺,包括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推動了《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等列入立法規劃,并制定規范食品藥品行政審批行為等52項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建立風險研判分級考評機制
在總結過去一年來風險監測工作經驗的基礎上,9月16日,省食藥監局出臺了《食品安全風險研判例會制度》、《藥品質量安全風險研判例會制度》,規定省、市、縣三級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動,以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監督檢查、檢驗檢測、輿情監測、案件查辦等途徑獲取的風險信息為基礎,通過召開會議進行交流、分析、研究的形式,判斷食品、藥品領域的風險因素、風險程度,提出防控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制度要求例會采取定期召開和緊急召開兩種形式。食品安全方面,省局每季度召開一次定期例會,各市(州)局每2個月召開一次定期例會,各縣(市、區)局每個月召開一次定期例會;藥品安全方面,省市兩級每季度召開一次定期例會。對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按一般風險、中等風險、嚴重風險實行分級管理,根據例會評定的風險等級和風險性質,由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通過及時發布風險警示信息、查封扣押食品藥品、專項整治等措施依法實施風險防控。
為確保兩項例會制度落到實處,省食藥監局還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研判考核評價機制,對及時準確分析排查風險,有效防控風險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不認真分析排查風險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嚴肅問責。而根據第三季度風險研判結果,省食藥監局接下來將重點對農村食品市場、學校食堂和農村群體性宴席這3大區域和桶(瓶)裝水、白酒、面制品等6大品種展開精準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