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美國側重于新型腦研究技術,2014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未來十年每年投入3-5億美元、共45億美元用于腦研究;歐盟主攻以超級計算機技術來模擬腦功能,2013年初宣布的人腦計劃(HBP)總投資額12億歐元,計劃在2018年開發出第一個具有意識和智能的人造大腦;日本則聚焦以動物為模型研究各種腦功能和腦疾病的機理,2014年9月啟動大腦研究計劃Brain/MINDS。
我國也不甘其后,當前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人工智能的概念被寫進國務院十三五規劃和列入國家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重大工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業潮也在逐漸興起,人工智能在工業機器人、智能金融、智能家居、智能駕駛、智能安防等領域的應用日漸深入。
AI將成為影像診斷的主流
2017年7月,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其中提出重點發展的三大智能服務領域為智能教育、智能醫療、智能健康和養老,足見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領域的巨大潛力。
作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以醫療機器人、醫療影像、遠程問診、藥物挖掘等主要模式的智能醫療發展迅速。早在2016年8月,IBM基于深度學習的醫療機器人Watson診治罕見白血病,已經顯示出AI的醫療應用潛能。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新近發布的《人工智能:下一個數字前沿》(ArtificialIntelligence,TheNextDigitalFrontier)調查報告預計,在未來3年內,AI技術將促使醫療行業的利潤率提高5個百分點。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主要集中疾病預防(project)、疾病診治(produce)、資源配置(promote)、患者服務(provide)四大方面,包括疾病預測、智能決策、個體化精準醫療、慢病管理等。通過采用AI手段分析人群健康大數據,制定規范化臨床路徑,可有效提高醫生的診療水平和問診效率,實現醫療服務的精準、個體化、高質與高效,節約醫療成本,幫助解決行業面臨的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基層診療水平低、醫生培養周期長、疾病譜變化快等問題。
在多種模式的智能醫療中,以醫療影像領域的應用進展最為迅速。已有多項用于輔助診斷的AI醫療影像系統誕生,主要集中在放射影像、病理圖像和眼底圖像等方面。谷歌旗下Verily公司開發了一款用來診斷乳腺癌的AI系統,其對乳腺癌病理切片的診斷準確率達到88.5%,完勝資深病理學家73.3%的準確率。谷歌旗下另一公司Deepmind開發的眼底AI產品可診斷三種常見眼病。2018年伊始,我國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合作開發的診斷眼病和肺炎的AI系統發表于《細胞》雜志,相距不足一月,全球百余家實驗室聯合開發的可精準診斷近100種腦癌的AI系統登上《自然》雜志。由兩位前高通公司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學的華裔專家創立的圖瑪深維公司開發的σ-Discover系列深度學習診斷系統,對肺結節的檢出敏感性達到96.5%。湘雅醫院、協和醫院等通過與企業合作相繼推出了皮膚病損的AI輔助診斷產品。正如國際著名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對2018年全球醫療健康業十大趨勢的預測指出的,"AI將成為影像診斷的主流"。
從二維圖像走向三維空間
在風起云涌的AI醫學影像公司中,創立于2017年6月的數坤科技可說一枝獨秀。國內目前大部分的AI影像產品都是基于二維醫學圖像發展腫瘤輔助診斷產品,而數坤科技卻獨辟蹊徑,一腳踏入了心血管疾病三維圖像這個更加艱深、技術門檻更高的領域。數坤科技創始人馬春娥說,與其他疾病相比,心臟病的診斷流程更為復雜,冠脈CT圖像需要經過復雜的三維重建,進而診斷出血管的起源、走形、血管壁的斑塊、管腔狹窄等。"這是一個高難度和極具挑戰的場景","我們就是要為醫生端和商業端提供雙重高價值的產品"。
成立僅四個月,數坤科技就推出了冠心病智能輔助診斷系統CoronaryDoc,這是全球領先的針對冠心病的全自動化輔助診斷AI產品,目前正在多家醫院進行臨床測試并申報CFDA。隨后,乳腺癌智能輔助診斷系統MammaryDoc也將提交CFDA申請。與此同時,公司還相繼啟動了FFR、主動脈和腦血管等AI產品的研發,預計今年年內均可上線。
數坤科技如此強大的研發實力來自它的精英研發團隊和嚴謹的研發體系。不滿一周歲的數坤科技擁有一支在AI領域深耕多年的世界級的研發團隊,研發、商務、銷售、市場負責人均來自世界級著名企業或科研院所。不像腫瘤產品已有大量模型可供參考,心血管圖像AI產品的研發完全是從零開始。人體冠脈系統非常復雜,血管大小的跨度和形態走勢不一,要建立一個能有效覆蓋如此多的變異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模型,挑戰巨大。數坤科技的研發團隊藝高人膽大,在很短時間內突破了技術難關。CoronaryDoc產品從醫生將病人的原始CT血管造影(CTA)圖像輸入,到輸出完整的國際心血管CT協會標準的報告,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用時僅1分鐘。從目前測試的結果看,CoronaryDoc也不負眾望,陰性病例的診斷準確性是100%,陽性病例漏診率低于10%,基本達到臨床專家的診斷水平。
隨著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紛紛投入,智能醫療領域持續升溫。可喜的是,2018年4月,可用于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AI診斷設備通過美國FDA的審批,中國CFDA緊跟著批準了首款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2018年5月5日,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成為第一任主任委員。這些信息無不昭示著:智能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有了人工智能的助力,醫療行業必將迎來更加快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