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經網絡之父的“追求全新想法”,到人工智能國家隊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的AI“五步論”,再到吳恩達的技術斷裂(technological disruption)重塑世界、馬云的智能世界三個基本要素……人工智能匠人們在探索的路上,摸索出了新的征途。
2019年伊始,就讓我們站在AI大咖的肩膀上,看看他們的視野里人工智能的未來是一副怎樣的藍圖——
1-神經網絡之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追求全新的想法,而不僅是微小的改變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我認為人們現在多少接受了這一點。即使你不太清楚自動駕駛汽車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如果它的事故比人駕駛的汽車少得多,那它就是一件好事。我認為我們必須像對待人那樣對待AI:你只需要看看它們表現如何,如果它們反復運行崩潰,那么就要說它們不夠好。
在基礎科學會議上,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全新的想法。因為我們知道,從長遠來看,一個全新的想法將比一個微小的改進產生更大的影響。罔顧了這一事實,我認為這是機器學習領域的一個主要缺點,這個領域資深的人不多,年輕人更多。”
2-前Google云AI負責人李飛飛:重視AI研發倫理
人工智能受人啟發、由人創造,最重要的是,它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會產生切實的影響。我們必須時刻考慮AI的潛在影響,并以此為指導原則來開發AI。AI的研發倫理應該得到重視,政府、產業和學術界需要攜起手來,增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朝這個目標進發。
現在大家看到了AI取代工作的可能性,確實如此,AI將會影響并改變某些工作的性質。但也不能忽視由此帶來的積極影響,比如在健康醫療領域,AI能夠輔助醫護人員,進行更高效的護理。AI技術也能在搶險救災這些對于人類來說特別危險的任務中發揮巨大的應用價值。
機器的價值觀是人類價值觀的體現,但目前AI領域里卻缺乏包容和多樣性。要加大STEM教育力度,積極引導高中生參與AI研究,這些年輕的創造力和思維將帶給人無限驚喜。
3-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人工智能五步走
人工智能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工智能企業在享受趨勢機遇的同時,也正在迎接挑戰: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遵循從L1到L5的發展歷程。
首先是要有領先的學術成果,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這是人工智能企業的根本,也就是L1;
L2就是技術的領先性得到行業的驗證,才能真正體現技術的價值;
L3就是商業落地,產生經濟價值,從而為整個社會為整個國家做出貢獻;
L4是能夠占住行業入口,有掌控力,引領整個行業的智能化的發展,制定這個行業的標準,在行業內有著引領者的地位;
到了L5形態,企業形成了以它為核心的生態圈,其它公司以它為標桿來研發產品,附庸在其周圍,這種企業就是生態的掌控者。
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的頭雁,就是引領者,也就是未來的生態一定會圍繞在人工智能的核心企業周圍。而人工智能企業就是通過從L1到L5的一步步前進,最終建立一個生態圈。
4-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Andrew Ng):AI讓世界更公平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已經足夠好了,基礎設施可以相應做出適度的改變。在不久的將來,無人駕駛汽車也許會變得像人類駕駛的汽車一樣好。但是,就如同火車和騎馬不同,無人駕駛車和現在的汽車必然也是不同的。我們應該發明一種新的方式來讓無人駕駛車安全地融入社會。
提及教育,他認為:“每次發生技術斷裂(technological disruption),我們都有機會重塑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我希望世界更公平,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獲得機會和教育,我希望讓人們擺脫無意義的工作,我希望民主運行得更好。我真的相信,憑借技術,我們可以重塑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使它們變得更好。”
5-馬云: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技術變革
“人工智能”是人類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們人類對自己的大腦了解還不到15%,我們何能讓機器像我們一樣去思考。我更愿意講機器智能。
智能世界主要有三個基礎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
互聯網是生產關系,大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大數據不是數據大,是計算大,是計算強,大計算加上云技術才是真正的未來。
過去我們把人類當成了機器,未來我們將會把機器當作人類來使用,未來不是萬物像人,而是要讓萬物像人一樣學習、去思考,未來機器必須去解決人類解決不了的問題,去了解人類不能了解的問題。
現在大家都擔心機器可能會控制人類,我認為機器永遠不可能控制人類,也不可能戰勝人類,因為機器只有 Chip,而人類有 Heart,機器只能快速計算,但人類有真愛。
現在我們正在研究 AI,未來是 AI 將為我們研究。
6-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人工智能突破的三個方向
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被助推向前的我們容不得等待和觀望。劉慶峰給出了未來人工智能突破的三個方向:
第一,算法突破,面對小樣本、無監督、個性化問題的基礎理論持續突破。
第二,腦智同飛,腦科學研究和數學統計建模方法深度結合。
第三,人機耦合,人工智能系統和人類行為協作的人機耦合方式持續探索。
人機的未來必定是協同發展的,即人機耦合,人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義的事。為此,科大訊飛已經在上海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在研究人機耦合的方式。“我們希望用機器幫助我們頂尖的同傳更好地發展他的能力。”
人工智能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AI+時代,比以往更需要開放、共享、共贏。而未來或許只有一種模樣,“恰如谷歌所說,未來一天的工作一個小時就做完。”人和機器結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應有的狀況。這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更是社會倫理的要求。
7-李彥宏:任何企業都要擁抱人工智能
在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看來,一個真正人工智能化的公司要三位一體:具備AI思維;提升AI能力;遵循AI倫理。隨著算法、算力、數據之間的良性循環,人工智能將對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和AI沒關系。
對于那些立志擁抱人工智能的公司,李彥宏認為,一方面要持續積累大量數據,另一方面要具備連接AI的能力,以開放模式借助AI從數據中挖出金礦。對于那些不夠人工智能的企業,李彥宏認為注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人工智能技術將更快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為解決社會問題開辟新的路徑。
8-馬化騰:人工智能要做到這四點
“不能拒絕人工智能,也不要閉門造車。”中美互聯網產業有很強互補,雖然有競爭,但也有互補。其次,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通向大社交時代。在這個時代,騰訊要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深刻的社會影響力。正因如此,人工智能要做到四點:可支、可控、可用、可靠。
9-小米創始人 雷軍:萬物智慧互聯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人工智能也是小米最重要的戰略,我們擁有四項巨大的優勢,用戶群、海量設備、海量的數據、對整個AI時代的認知,很早就重視了云服務和大數據。
小米選擇的突破口是IoT,也就是萬物互聯,我認為AI與IoT結合將形成AIoT,也就是萬物智慧互聯,在這個領域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10-《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中美正在引領AI變革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美國都處于領先地位。十年前,美國遠遠超過了中國,但現在兩國基本并駕齊驅。現在的中國像是19世紀的英國,中國在引領一場新的變革,而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還遠遠地落后于中國。他希望中國應對世界其他國家負起責任,在人工智能時代,不要讓不平等加劇,這也是中國做為大國強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