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5G網絡作為移動網絡的下一代標準,諸多企業紛紛布局,據相關報道稱,5G網絡將在2020年落地并商用,而在2018年的今天,5G相關設備已經被諸多大型企業拉出來“遛彎”:
華為在MWC2018上,它已經展示了全球首款5G商用芯片以及終端;
高通發布驍龍855,其集成集成5G新空口(5GNR)毫米波(mmWave)模組;
英特爾宣布明年下半年發布5G調制解調器;
……
從巨頭們布局5G的步伐中不難看到5G網絡的“魅力”,然而,5G網絡又將對AI產生哪些影響?
5G:更高的速率帶動更快的響應
隨著AI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利用AI為自己提升工作效率,而在AI的落地過程中,“端”和“云”成為兩個不同的道路,AI在端的應用,能達到較快的反應速度、更加安全,而在“云”端,AI的運算能力更為強大、算法優化實時更新,可以說,對于沒有隱私需求的用戶來說,云端AI成為不二的選擇。
就目前來說,在部分不適合布局網線的場景中,3G/4G移動網絡還是主流無線傳輸,而作為劃時代的4G網絡自從2013年全面鋪開,經過數年來的建設和應用,早已成為當前無線網絡傳輸的主要傳輸標準。而3G網絡則成為4G的補充。
但就4G而言,其并非AI的“理想網絡”,云端AI開發者想象中的傳輸網絡是更快、更穩定的傳輸網絡,最好就是能做到立刻響應,但就目前應用的4G網絡并不能做到這一步。
而隨著5G的應用,5G網絡的高速率可以彌補這一問題,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要求,5G基站至少能夠支持20Gbps的下行鏈路以及10Gbps的上行鏈路,這一速率讓AI設備數據交互速度達到極大的提升。可以說,5G的商業化應用,將加快各類大數據的高速傳輸,從而避免由于數據量大導致的信息堵塞。
與此同時,5G射頻頻率較高,能提供更為穩定及高速的信息交換能力,從而讓設備能一直保持良好的數據交互,將讓云端AI和客戶端能更快的響應,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及時有效的作業。
5G的“攔路虎”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才能開始下一步的計劃。5G同樣如此。對于5G的商業化來說,其因為通信頻率與4G不同,將無法使用目前的4G基站,需要重新建設相關基站,基站建設需要大量時間。
其次,頻率越高穿透性越差,中國為5G劃分的頻譜在3.5GHz及4.8GHz附近,較之于4G,5G建成一張連續優質體驗的網絡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站點以及更長的建設周期,必然無法一蹴而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4G的覆蓋區域仍將大于5G。
同時,在資費上也是5G面臨的困境之一,而資費主要是流量問題導致,流量需求越高,資費也逐步提升。這些費用將限制企業采用移動網絡作為傳輸方式,甚至只能采用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一問題。
5G是否會“逼退”4G?
4G的應用后,2G逐漸退出現行網絡,3G網絡也成為了“慢”的代名詞,可以說,4G的商業化道路把“前輩”逐漸推出現有社會,而4G網絡現在才剛剛步入“中年”,在安防、交通等領域中,4G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回顧過去,每一張通信網絡的生命周期,都要經歷經載、快速滲透、平穩發展、逐步退網幾個階段。近10年間,我國實現了移動通信技術上的跨越,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據統計,我國4G用戶超過11億。4G網絡成熟穩定、覆蓋全面深入,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應用或業務的需求。
然而,在5G還未實現商用的現在,已經有部分技術在4G網絡上得到商用,例如通過3D-MIMO和4T4R等技術可以將現有網容量進一步提升5倍,從而進一步提升4G網絡的使用需求。
從此不難看出,即使是5G實現商用化,4G網絡也不會被輕易淘汰。對于從事云端AI的企業來說,做好4G、5G協同發展將會對未來的業務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