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似乎標志著語音生成和自然語言理解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揭開了人機交互的未來可能是什么樣子的帷幕。
盡管谷歌正在有限的公開發布中緩慢推出這一功能,但阿里巴巴自己的語音助手已經領先了。
12月2日,在2018年人工智能研究年度大會——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conference)上,阿里巴巴展示了其物流公司菜鳥的人工智能客服助手。
阿里巴巴機器智能與技術實驗室(Machine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y Lab)主任Jin Rong表示,這個助手每天已經為數百萬客戶提供服務。
預先錄制的演示電話的內容是智能助手詢問客戶他希望他的包裹在哪里交付。
在來回的對話中,助手成功地識別出了幾個會話元素,這些元素展示了其自然語言能力的廣度。
在30秒內,代理順利地處理了三種常見的、棘手的會話成分:中斷、非線性會話和隱性意圖。
中斷是不言自明的:助手可以響應客戶的中斷并繼續傳遞相關信息,而無需重新啟動或跳過一個節拍。
當客戶問“您是誰?”
這就要求助手意識到客戶沒有回答前面的問題,而是開始了新的詢問。
作為響應,助手在返回到最初的問題之前重新進行自我介紹。
當客戶回答“我早上不在家”時,就會產生隱性意圖。
他從來沒有明確地說出他真正的意思——送貨上門行不通——但助手能夠從字里行間讀出意思,并理智地采取后續行動。
這些元素在人類的對話中可能非常普遍,但機器往往難以處理它們。
從谷歌演示的類似通話樣本來看,阿里巴巴的語音助手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它比谷歌的Duplex通話更復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演示電話是為舞臺演示設計的;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目前,該助手僅用于協調包裹遞送,但Jin表示,它可以擴展到處理其他主題。
他不愿透露這位助手是如何訓練的。
但他暗示,除了使用其他資源外,公司還可以使用大量客戶錄音。
據介紹幻燈片顯示,在一個典型的日子里,該公司平均每天會接到5萬個客服電話——這個數字在雙十一(11月11日)會翻五倍,雙十一是該公司一年中收入最高的節日。
阿里巴巴還在為其業務的其他方面開發數字助手,包括可以在嘈雜的餐廳和商店里為你點餐的訂餐助手;
一個類似人類的虛擬助手,可以回答有關阿里巴巴產品的問題;
此外,阿里巴巴旗下轉售平臺咸魚(Xianyu)上20%的賣家已經在使用一款價格低廉的聊天機器人。
這些助手的核心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引擎AliMe,由該公司的機器智能和技術實驗室開發。然后,它們被打包并適應業務的不同部分。
阿里巴巴在這一領域的最大優勢是,它有大量的數據來培訓人工智能。
這些助手學習和提高的速度更快,因為他們在處理各種情況時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快速部署這些技術的巨大商業動機也有幫助。
除了處理大量的客戶支持電話,阿里巴巴每天還遞送10億個包裹。
將某些任務交給人工智能,有助于減輕人類的負擔,保持業務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