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雷軍,小米科技董事長,金山軟件董事長。
1992年,加入金山公司,2000年底成為金山軟件總裁,期間完成了金山上市。2007年,雷軍辭去金山CEO,但2011年重新擔任金山董事長一職。作為天使投資人,雷軍先后投資卓越、UC、歡聚時代、凡客等公司。2011年發起設立順為資本。
2010年,雷軍創辦小米科技,2018年帶領該公司登陸港交所。
2010年的春天,雷軍創立了小米科技。當時很少有人能預料到,小米會在中國互聯網20年的發展進程中寫下重重的一筆。此后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小米憑借互聯網的新玩法,曾摘下國內手機出貨量桂冠。2018年,雷軍把小米帶到了港交所,成為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不可否認的是,8年時間里,小米見證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也借著風口站上了互聯網浪潮的巔峰。有天使投資人經歷的雷軍更注重風口的重要性,小米也一直在尋找下一個風口。
“天使投資人經歷讓我學會找風口”
新京報:從金山時代開始,業界對你的評價就是IT勞模,怎么看待這一評價?
雷軍:如果我們要實現與眾不同的夢想,付出的不比別人多,怎么可能成功呢?我現在還是這樣認為,創業并不光鮮,成功的企業家也不像大家想的,輕輕松松就成功了,哪怕一點點成績,背后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在成功的路上,其實只有這一個秘訣認真拼命地工作。
新京報: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對于創辦小米有哪些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思維方式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雷軍:因為天使投資人做的就是看大勢,找風口。我覺得創業要想五年后是什么樣子?十年后是什么樣子?什么是正確的事情,什么是正確的時間點?
我當年是一個手機發燒友,認為手機上網是未來的趨勢,未來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那我接著就想應該做些什么?所以我用投資人的身份,去看誰在做移動互聯網,去搞清楚移動互聯網到底是什么,這個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堅信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最終在2010年決定創辦小米。
未來高增速或不靠手機靠IoT
新京報:小米過去8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未來還能有這么高的增速嗎?
雷軍:我們對小米未來的高速增長很有信心。首先手機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市場,2017年全球共銷售手機14.7億臺,小米銷售了9000多萬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手機市場可能再次迎來增長,雖然不會像過去增長那么快了,但這個市場即便不再增長,對于小米來說仍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其次,手機之外,小米在智能硬件和消費升級領域布局廣泛,已經進入了100多個品類,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oT物聯網平臺。隨著AI時代的來臨,AI+IoT將產生巨大的價值,小米已經具備了一些優勢。
另外,小米在海外市場有巨大的機遇。小米手機已經進入了74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很多市場有待進入,我們的很多品類也還沒有進入全球市場。隨著小米一步一步進入新的市場,把新的市場做好,我覺得小米未來還有十倍以上的成長空間。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小米還在布局智能家居。有觀點認為智能家居是個偽命題?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雷軍:“智能家居”不是一個新詞,二十年前在國外就有了,只是一直沒有推動。我們覺得背后主要原因是商業通道和技術通道沒有打通,比如以前智能家居的成本非常高,家里必須重新裝修一遍,這對消費者難以負擔,此外,不同廠家的產品之間也很難互聯互通。
小米做了兩件事情來解決,首先我們把一個個的產品智能化了,消費者買回家后,突然發現實現了智能家居,這是商業通道理順了。另外,我們做了互聯互通的模組,在技術上也打通了,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由很多不同的公司生產,但只要用了這個模組就可以互聯互通。
智能家居目前只是剛起步,小米也只是剛跨過門檻,今后智能家居的發展空間可能遠超我們想象。
新京報:有人說,小米生態產品只是在做微創新,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雷軍:從我們創業的經驗來看,成功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哪怕是一點點成績,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要小看微創新,為了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哪怕僅僅是1%,我們也投入了100%的精力。
小米立志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讓全球每個人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我們只有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下一個互聯網浪潮是人工智能
新京報:如何看待互聯網這20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如果用幾個關鍵的時間點來劃分,你會怎么劃分?
雷軍:我覺得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是個很重要的事件,智能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互聯網,我判斷手機會逐漸替代個人電腦,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將會來臨。2010年小米成立,2011年推出了第一代小米手機,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絡、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于龐大的移動互聯網人口,這方面小米做了一點貢獻。
新京報:互聯網下一個浪潮會是什么?在這個浪潮下,小米的機會是什么?
雷軍: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人工智能也是小米最重要的戰略,我們擁有四項巨大的優勢,用戶群、海量設備、海量的數據、對整個AI時代的認知,很早就重視了云服務和大數據。
小米選擇的突破口是IoT,也就是萬物互聯,我認為AI與IoT結合將形成AIoT,也就是萬物智慧互聯,在這個領域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物聯網,連接了1.15億臺智能設備(不包含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小米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月活躍設備超3000萬,月喚醒計數超10億次,累計喚醒次數超50億次。
■ 相關
小米的八年逆襲
2010年,雷軍帶隊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公司成立一年后發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機,并憑借“發燒友”情懷打開了市場。8年后,小米掛牌港交所時,已成為IDC排行全球第四大的手機制造商。
以手機為中心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初創時期的小米,通過系統、應用商店和硬件搭建了最初的生態體系,建立了硬件獲客的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
當時,中國市場上銷售的主流安卓手機一類是通過水貨市場進入中國的HTC,因其與谷歌的關系得到了性能的適配優化;另一類是以“中華酷聯”為代表廠商,主打滿足運營商定制需求的市場。
小米看到了機會。這一時期小米的一大助力來自于高通。高通一直是小米手機芯片的供應商,高通芯片以及獨有的手機方法論幫助小米打造了性價比的品牌標簽,高通也是小米早期的投資者之一。
當其他手機制造商逐步適應智能化潮流提升產品性能時,快速崛起的小米開始思考同質化競爭下如何生存?
2013年,小米做了幾項重要決定:發布了千元機品牌紅米,以及拓展新的品類如目前出貨量增長迅速的小米電視及路由器等。這些策略讓小米保持性價比特色標簽的同時,成功升級為國民品牌,并占據了家庭的互聯網入口。
投資生態鏈,殺向國際
小米粉絲模式成功運作,帶動小米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但好景不長,2015年開始,小米面臨著市場增速放緩的巨大壓力。小米上下形成共識,小米的增長點在于線下開更多體驗店,結合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產品提升銷量。2015年7月,DST前合伙人周受資加入小米,開始幫助公司尋找可以增加生態系統的投資標的。
小米這一時期迅速投資了50家左右的生態鏈公司,雷軍也定下了100家的目標,如今目標不僅完成,而且大大超出,達到210家。小米投資策略由孵化轉為助推,更多的將精力放在中型公司,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風險、提升效率。小米選擇不控股(持股占比低于40%),卻派工程師參與公司最終決策,而雷軍個人的私募基金順為資本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投資者角色。
與此同時,小米開始構建國際化團隊,其第一戰選擇了印度。這是中國之后又一個增長迅猛的潛力市場,目前小米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位居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成功壓制了曾經獨霸國內手機市場的三星。
2018年,小米上市。雷軍曾擔心市場大勢不好,但在上市一個星期,尤其是前一兩天,他開始覺得IPO從低點起步是一個新的開始,未必不是好事。雷軍說,“第一是調整心態,其次是把公司做好,才能對得起支持我們的十幾萬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