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的戰場,人工智能或將改變未來作戰形態
當前隨著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制造在中國越來越多,因而對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國的政府和企業都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了很大的資金投入。百度、騰訊等公司更是積極引進人才,不斷加強投資,以期望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一席之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了解的加深,不再拘泥于把人工智能當做人的智能,而是機器可能像人那樣思考、甚至可能會超過人類的智能。
人工智能也不是剛剛出現的新鮮技術,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有很多研究人員對人工智能展開了研究,但是由于相關基礎理論研究的匱乏,以及硬件和軟件的落后,人工智能并未能夠發展起來。
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神經網絡、模糊推理、遺傳算法、智能體感、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又一次火熱發展起來,并在2017年入選了“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從中就可窺見其火爆程度。
現在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產品上,并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最開始也最簡單的聲控燈開關,自動化生產線,以及一些智能家電到現在可以進行語音聊天,做手術的機器人等,都在一步步證明著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被應用在生活化場景中,為大眾生活服務。但是現在卻有更多的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軍事領域。認為在未來戰爭中人工智能會是不可多得的助手。
因為人工智能武器擁有普通武器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人工智能具有指揮高效化,打擊精確化、操作自動化和行為智能化等特點,可以有意識地尋找需要打擊的目標,具有辨別自然語言的能力,是一種會思考的武器系統。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人工智能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美國、日本、俄羅斯和歐洲部分國家先后投入巨資,大力資助和主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工作。
而我國也毫不落后,積極在相關領域展開前瞻性研究。并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要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軍民雙向轉化,強化人工智能對國家安全的支撐。這將有利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指揮決策、防務推演、國家安全等領域的開發應用。
當前各國都在積極試水,開發人工智能武器,以期在未來的戰場上得到優勢。現在美國列入研制計劃的軍用機器人達100多種,并且一些部隊已經開始小批量裝備應用型軍用機器人。
俄羅斯從2017年開始大量列裝機器人,到2025年,無人系統在俄軍裝備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30%。俄羅斯的無人戰車就曾上過敘利亞的戰場,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國也研發出了兩款陸戰遙控無人作戰平臺,其戰技術性能已經達到世界同類無人戰車先進水平,主要用于執行偵察和作戰任務。
各國對人工智能武器的研發如火如荼,但是這卻引起了一些反對者的擔憂。還記得之前發生的無人機刺殺總統事件嗎?小小無人機,隱蔽性極強,通過人工操縱,裝上炸彈,就可以沖向目標并引爆,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如果這些智能武器被恐怖分子利用,恐怖分子就可以輕松地對其重新編程,使這些智能武器變成濫殺無辜的機器。
美國企業家馬斯克就曾聯合26國的116名科學家和企業家,向聯合國發表公開信,呼吁禁止發展和使用人工智能武器,并對其展開嚴格監督。他們認為智能武器的研發,會導致將來的戰爭進入前所未有的規模,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傷亡和毀滅性影響。但是正如之前的化學武器一樣,智能武器已經是大勢所趨,想要制止其發展已經不太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各國建立公約,聯合制衡。
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需要守護。各國應在保證安全、遵守國際公約的前提下,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牢牢保護得來不易的和平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