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未來的缺口是500萬,人才奇缺已經成為行業快速發展的不和諧音符。為了應對人才短缺的局面,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近日在北大啟動,該計劃的實施,將加速我國AI人才建設。
高校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
4月3日,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暨2018高校教師人工智能培訓班開班典禮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教育部、創新工程人工智能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
本次培養計劃追求高質量與大規模,高質量表現在師資力量強大,培訓項目邀請圖靈獎獲得者John E. Hopcroft,深度學習開創者Geoffrey Hinton和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等人工智能領域的中美知名專家擔任導師;大規模表現在擬培養人才規模龐大,此計劃將在五年內培訓至少500位AI教師、5000位AI學生,并在此基礎上,培養更多AI人才。
另外,產學融合也是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大亮點,此次計劃將教育資源與產業資源結合,增加教師與學生在實際課題中的動手機會,重視項目實踐在AI教學中的作用。
此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為公益性質,教師和學生的課程都將免費。
我國AI人才缺口超500萬
人工智能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后,需要大量尖端人才的支持。
據高盛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創新工場數據顯示,在世界領軍AI專家分布上,美國占68%,中國僅占6%,人才差距不言而喻。“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說。
人才的欠缺,直接提高了用人成本,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顯示,人工智能崗位平均招聘薪資遠高于一般技術類崗位。
多高校開啟AI培養
我國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已經上升到頂層設計層面。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學科分布,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并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人才的建設要從高校抓起。
北大是我國率先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科學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創辦了國內第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去年,北大設立“AI創新碩士”培養項目,培養AI領域學術、產業、創新三維復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碩士培養體系中的首創。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專門的人工智能學院,哈工大、中科大、復旦大學、華中科技等30余所高校已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在AI人才培養中,校企融合是特色。北航軟件學院與百度達成人工智能方向的辦學合作,師資力量方面,業界知名學者、企業一線專家各占30%,高校教授占40%。西安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實驗班,該實驗班將與微軟研究院、騰訊和華為等開展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聘請企業研究員在校授課,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