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總有人搞噱頭說,在未來所有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我認為這是聳人聽聞的預測”,Sondergaard說,“你可以把我稱作是對于人工智能的樂觀派,我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社會中的很多重要的問題”。據他預測,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與之相關的工作崗位凈增長預計將達到50萬個。并研判稱,中國對于人工智能的投入將會是一筆“很好的投資”。
作為Gartner全球研究部門的執行副總裁,Sondergaard領導著該機構遍布全球的2500名研究分析師和顧問,為全球90個國家的逾11000家企業提供服務。該公司對行業趨勢的報告因被認為兼具科技前瞻性和商業務實性而受到業界廣泛重視。
Sondergaard近來多次發表有關“人工智能未來趨勢”的演講并強調,人工智能將帶動整體就業機會的正向增長。他將人工智能給人類就業帶來變革的“時間點”設定為目前統計數據可以觀測分析的2020年,屆時人工智能會創造25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同時會減少180個傳統就業崗位,凈增長為50萬。
Sondergaard將人工智能所解決的問題分為三類:第一,通過技術來改善用戶的體驗。第二,通過技術來優化成本、優化流程。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其中優化過程將導致傳統就業崗位的減少或消失,同時新的產品和服務將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在整個更新換代過程中,人工智能將實現它對于人類生產而言的最大效益―提高生產力。
至于在哪個行業將最先看到人工智能的現象級應用,Sondergaard指出,現在全球已有4%的公司開發出‘現象級’的人工智能應用,基于全球公司和組織的調查結果,其行業應用呈現出清晰的傾向,即:通信、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接下來,還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那些有著復雜的生產要求和海量數據規模的重型行業得到應用,比如: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再進一步,人工智能會推廣到醫藥、醫療、保健等領域。
從公司維度看,目前應用人工智能的是“超級七大公司”(即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但預計從2019年開始,一些小微初創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會實現趕超。
對個人用戶來說,隨著人工智能日臻成熟,個人設備到2022年將比家人更了解我們的情緒狀態。情感AI系統與情感計算正在賦予日常物品探測、分析、處理和回應人類情感和情緒的能力,而“商業模型產品”已經問世,在不久的未來,除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家居設備外,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汽車都將成為可以搜集、分析和處理“情感數據”的移動終端。
從全球技術競爭的角度看,Sondergaard強調,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將是場“全球競賽”。他將信息和數據比喻為“21世紀的石油”,并指出,“石油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需要萃取加以精煉才能獲得其真正的價值”,“也就是說通過軟件和技術獲得數據和信息當中的價值,這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維度。”
“中國的價值和優勢,當然在于有非常大的體量、非常大的市場”,Sondergaard指出,目前中國還在實現一個轉型過渡:由傳統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燈塔式”巨頭公司,到越來越多的小型的、更為廣泛的初創公司加入競爭,很多以前只關注某一細分市場和特定功能的垂直領域的公司也加入進來。他還指出,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規模在全球范圍內也具有優勢。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Sondergaard認為,技術競爭中獲勝的應該是全人類,因為其最終目的是用技術解決一些根本問題,如改善人們的健康、保護全球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