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始终分为两条主线或两个方面:
1、以传统电信系统为代表的电信行业;
2、以传统电子系统为代表的电子行业。
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非常明显地分为这两方面。电信网的发展是从固定网(主要是地面电话网)到移动网(主要包括地面移动电话网和卫星网)。而近些年来,以移动(电话)通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网发展十分迅猛,移动电话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它不但成为许多人经营业务的必需品,而且还是时髦的装饰。移动电话已成为工作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由电子计算机(电子产品)互联而成的网络——Internet 得到了迅猛发展,Internet 的网络规模急剧膨胀。Internet成功的关键技术原因在于分组交换理论的提出以及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成功应用。分组交换不同于传统电信技术中电路交换技术,它是将数据报文分成一系列的“分组(packet)”或称为“包(package)”。这些分组被分别发送,在接收端再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进而恢复出原始报文。这种技术在需要的时候才占用线路,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端,比起电路交换技术更有效、灵活。而且拆分的报文难于被监听,保证了报文传输的安全性。
随着Internet业务的增加和计算机(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计算机等)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快捷地接入Internet,获得Internet服务,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
Internet将各种形式的网络集成起来,TCP/IP协议的设计目的就是保证异构网络间的无缝互联,而网络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都不应导致整个网络瘫痪。为满足通信应用的多样性,TCP/IP协议已发展为包括几十个协议的Internet协议簇。因为TCP和IP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协议,因此习惯上又称为TCP/IP协议簇。其中,IP协议是实现多个网络互联的关键。因此,网络发展的趋势是IP化,不同形式的物理网在IP层得到统一,各种网络用IP协议实现互联互通。
电信行业中的移动通信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提供的业务主要是话音。随着网络发展的IP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移动通信通过改造(技术叠加)来传输IP业务,进而接入Internet,实现由“移动”到“IP”,是移动通信IP化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称作“(由)移动(到)互联”。由于带宽和费用的限制,其应用将受到较大的局限。谈到IP化,决不能忽视本身就是IP机制的电子计算机的互联网,即Internet。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无线的方式让互联网“动”起来。这种方式叫做“(由)无线(到)互联”。这种方式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宽带无线IP技术直接实现的,简单快捷。
事实上,不论是“(由)移动(到)互联”,还是“(由)无线(到)互联”,其核心都是可以移动的、广域的互联网络,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实质上,“(由)无线(到)互联”才是真正的IP网,而“(由)移动(到)互联”的物理网并不是IP网。“(由)无线(到)互联”这条途径我们称之为“宽带无线IP”。这两种实现方式的发展情况和相应的有关标准情况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行业标准
电信(通信) ITU-T标准,GSM,WAP,GPRS,3G等
计算机(计算机网) IETF标准,IEEE802标准,蓝牙等
“无线IP”标准针对的是“(由)无线(到)互联”的实现方式,它是在固定 Internet的基础上,利用宽带无线接入(BWA)(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区域网)技术、移动IP技术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等,提供宽带的、可移动的、广域的IP服务。因此,它包括如下几部分:
1、无线局域网的标准主要是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规范,主要是IEEE802.11系列规范。1995年的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草案)是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基础。1997年,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正式颁布是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IEEE802.11 标准除了介绍无线局域网的优点及各种不同性能外,还使得各种不同厂商的无线产品得以互联。IEEE802.11 标准的颁布,使得无线局域网在各种有移动要求的环境中被广泛接受。1999年8月,802.11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并成为IEEE/ANSI 和ISO/IEC 的一个联合标准。ISO/IEC 将该标准定为ISO 8802 11。
IEEE802.11 标准在1997 的版本中主要对网络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控制层(MAC) 进行了规定,其中对MAC 层的规定是重点。各厂商的产品在同一物理层上可以互操作,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是一致的,即MAC 层以下对网络应用是透明的。
在MAC 层以下,IEEE802.11 规定了三种发送及接收技术:两种采用射频技术--扩频(Spread Spectrum) 技术和窄带(Narrow Band) 技术,频带为2400MHz~2483.5MHz;另一种是红外(Infrared)技术,用红外光来传输。而扩频又分为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 和跳频(Frequency Hopping, FH) 扩频技术两种。
1999年8月的802.11标准的修订内容包括用一个基于SNMP 的MIB 来取代原来基于OSI 协议的MIB。另外,还增加了两项新内容:
(1)IEEE802.11a。它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规定该层使用5GHz 的频带。该标准采用正交频分调制数据,传输速率范围为6Mb/s~54Mb/s。这样的速率既能满足室内的应用,也能满足室外的应用。
(2)IEEE802.11b。它是IEEE802.11 标准的另一个扩充,它规定采用2.4GHz 频带,调制方法采用补偿码键控(CCK)。CCK来源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多速率机制的介质接入控制(MAC)确保当工作站之间距离过长或干扰太大、信噪比低于某个门限时,传输速率能够从11Mb/s 自动降到5.5Mb/s,或者根据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调整到2Mb/s和1Mb/s。
IEEE802.11b对无线局域网通信的最大贡献是可以支持两种速率--5.5Mb/s和11Mb/s。IEEE802.11b系统可以与速率为1Mb/s和2Mb/s的IEEE802.11 DSSS系统交互操作,但是无法与1Mb/s 和2Mb/s的IEEE802.11 FHSS系统交互操作。
5GHz频带的IEEE802.11a不是使用2.4GHz频带的扩展频谱技术,而是已发展到名叫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的复杂技术,该技术可帮助提高速度和改进信号质量,并可克服干扰。扩展频谱技术必须以直接序列发送信号,而OFDM技术与之不同,它可打破无线信道,将其分成以低数据速率并行传输的分频率。OFDM技术然后可把这些频率一起放回接收端。这一方法可大大提升无线局域网的速度和整体信号质量。
后来,又分别在802.11b及802.11a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在它们的MAC层追加了QOS功能及安全功能,提高了传输语音数据和数据流数据的能力,对应的是标准作业部门分别是“802.11e”及“802.11f”。另外,还有一个作业部门“802.11g”,它是在IEEE802.11b的基础上,使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从目前的11Mb/s提高到20Mb/s以上。使用的频带与过去相同,仍为2.4GHz频带。不过关于调制方式,还未决定是否使用一直沿用的直接扩频方式的频谱(Spectrum)扩散技术。
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所提供的带宽从1Mb/s到11Mb/s不等。但是,现在这些无线网络产品在性能上还远远不能与传统的固定网络产品相比,这就使得如今的无线网络在性能方面与采用GSM、AMPS等技术的广域蜂窝网络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尽管也支持一些速率较低的数据通信,但这些无线网络的最主要的应用还是支持话音服务。
为了满足未来的Internet/Intranet访问的需求,业界正在开发新一代的WLAN和蜂窝网络技术,这些新一代的技术将在QoS、安全及性能方面进行改进。最为典型的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正在开发HiperLAN标准,它包括四种标准:HiperLAN1、HiperLAN2、HiperLink和HiperAccess;其中HiperLAN1和2用于高速无线LAN接入,HiperLink用于室内无线主干系统,HiperAccess则用于室外对有线通信设施提供固定接入。
HiperLAN2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能够在5GHz的频段上运行,而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大多使用IEEE802.11标准的2.4GHz频段。另外,HiperLAN2和IEEE 80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层,因此它们可以共享相同的部件,从而降低成本。它在高速率下支持QoS,对像视频和话音一类实时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多种类型的网络基础结构(如以太网、ATM等)提供连接,并且对每一种连接都具有安全认证和加密功能;具有自动频率管理功能。HiperLAN2标准已经在2000年底被最终确定下来。
在5GHz频带还有一个无线传输技术标准,那就是多媒体移动连接推进协议会(MMAC-PC)的无线HOME-LINK特别部门公布的“Wireless1394”标准。Wireless1394规定了IEEE1394规格数据的无线传输方式。该部门将以此标准为基础整理正式版本的规格。标准的具体内容为,2次调制方式采用OFDM,1次调制方式从BPSK,QPSK,16值QAM,64值QA M中选择使用。纠错处理采用叠加编码和BITABI(音译)编码,编码压缩率为1/2,9/16,2/3,3/4。这些标准与使用5GHz频带的其它无线LAN方式(IEEE802.11a,ETSI-BRAN的HIPERLAN/2 ,MMAC-PC的5GHz频带移动连接特别部门方式)相同。这主要是为了通过同样方式以降低电路等零部件的价格。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32Mbit/s。使用有线电缆的IEEE1394数据传输速度高达100Mbit/s~400Mb it/s,对传输数据包实施时间轴延长处理。对此传输数据包将增加位列标志。
2、无线个人区域网标准
无线个域网的核心就是短距离的无线链接技术。目前,为大家所熟知的技术有IrDA、HomeRF、Bluetooth和WPAN 4种。下面就这4种技术的产生背景、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进行阐述。
(1)依然生机勃勃的IrDA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伴随这种技术的还有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建立无线传播连接的世界标准,目前在全球拥有160个会员,参与的厂商包括计算机及通信硬件、软件及电话公司等。当前,IrDA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主要的技术优势如下:
①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这在当前频率资源匮乏、频道使用费用增加的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
②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HP公司已结合模块应用推出2.5?8.0?2.9mm3到5.3?13.0?8.8mm3的专用器件。该器件在同类产品中耗电量也是最低的。
③传输速率在适于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微微网中(Piconet)是最高的,达到16Mb/s。由于采用点到点的连接,所以数据传输所受的干扰较少。
除了在技术上有自己的特点外,IrDA的市场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目前,全世界有5000万台设备采用IrDA技术,并且仍然以年递增50%的速度增长。当今有95%的手提电脑都安装了IrDA接口。在成本上,红外线LED及接收器等组件远较一般RF(Radio Frequency)组件来得便宜,IrDA端口的实现成本在5美元以内,如果对速度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低到1.5美元以内,这只是蓝牙产品的1/10。
面对其他技术的挑战,IrDA并没有停滞不前。除了传输速度由原来的FIR(Fast Infrared)的4Mb/s提高到最新VFIR的16Mb/s标准外,在接收的角度方面,也由传统的30?扩展到120?。这样,在台式电脑上采用低功耗、小体积、移动余度较大的含有IrDA接口的键盘、鼠标就有了根本的技术保障。同时,由于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图形文件逐渐增多,IrDA的高速率传输优势在扫描器和数码相机等图形处理设备中更是可以大展身手了。
但是IrDA并非是毫无瑕疵的。首先,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也就是说两个具有IrDA端口的设备之间如果试图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这在两个设备之间是容易实现的,但多个电子设备间就必须调整彼此位置和角度等),这也是Bluetooth和HomeRF打败IrDA技术的超级法宝。其次,IrDA设备中的核心部件红外线LED不是一种十分耐久的部件,对于不经常使用的扫描器、数码相机等设备虽然游刃有余,但如果经常用装配IrDA端口的手机上网,可能很快就不堪重负了。
(2)很热门的蓝牙
1998年5月,就在IEEE(国际电子电工学会)成立WPAN(无线个人区域网)研究小组不久,5家世界著名的IT公司——Ericsson、IBM、 Intel、Nokia和Toshiba联合宣布了一项叫做“蓝牙”(Bluetooth)的计划,旨在设计通用的无线电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及其控制软件的国际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让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链接的情况下,能利用无线技术在近距离范围内具有互用和相互操作的性能。这一计划一经公布,就得到了包括Motorola、Lucent、Compaq、Simens、3Com、TDK以及Microsoft等大公司在内的近2000家厂商的广泛支持和采纳。
蓝牙技术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十分类似于当今广泛用于微波通信中的一点多址技术,只不过后者应用于范围在30km的地区内。因此,它很容易穿透障碍物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传输。除此之外,它的其他技术特点还包括下面几点:
●蓝牙收发信部分采用跳频扩展频谱(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技术,在2.4GHz的ISM(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即工业、科学和医药的缩写)频带上以16跳/s的速率进行跳频来实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链接中,无线电收发器按一定的码序列即“伪随机码”不断地从一个信道“跳”到另外一个信道,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地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跳频,而干扰源是不可能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变化的,这样信息传输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同时通过查询(Inquiry)和寻呼(Paging)过程来同步跳频频率和不同蓝牙设备的时钟。
●蓝牙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连接,这样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10m= 将采用蓝牙端口的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每个微微网中可以包含8个设备),多个微微网又可以连成其他拓扑结构的网,从而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资料共享。
●采用鉴权和加密等措施保证了设备识别码(ID,Identification)在全球的唯一性以及通信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密。
(3)起步在前的WPAN
虽然蓝牙这只股票已经被众多商家炒得火热,但将其制定成一个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非得得到IEEE的支持不可。其实,早在蓝牙制定的前一年,IEEE的有关工作组就已经开始着手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的准备工作。起初,IEEE执行委员会认为由于这是局域内部的无线的通信技术,所以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有着突出贡献的P802.11工作组,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实现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的无缝隙连接。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小组成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有的802.11中有关支持3种物理媒介层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中规定的基础结构并不适用于无线个域网。因此,1999年3月,本来由8 02.11领导的WPAN小组独立成为IEEE 802.15工作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个人工作空间(Personal Operating Space POS)内建立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实现和802.11协议族的融合;同时考虑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实现性。
1999年7月,802.15工作组在蒙特利尔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蓝牙特殊兴趣小组(SIG)明确提出希望参与WPAN标准的制定工作。由于很多IEEE 802.15成员也是蓝牙特殊兴趣小组的成员,所以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并提出以当前两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两种规范下产品测试兼容性问题;如何找到一种可靠的测试手段来验证两者的兼容性。
802.15工作组于是1999年秋天开始起草一项以蓝牙1.0版本为基础的标准,2000年11月提交到IEEE标准委员会讨论。
(4)力不从心的HomeRF
HomeRF工作组成立于1997年,是由美国家用射频委员会领导的。它成立的技术与商业动机和其它几项技术十分类似,它的主旨是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建设家庭中的互操作性的语音和数据网络。HomeRF把SWAP(共享无线连接协议)作为未来家庭内部联网的几项技术指标,使用IEEE 802.11无线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标准。它的通信频段也是2.4GHz。HomeRF工作组像当初人们构造ATM一样,提出了一整套应用于家庭联网的完整实现模型。它包括外围设备和家庭主机之间的连接;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主机和HomeRF中央控制的连接;接入网、PSTN等。2000年8月3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Intel、Microsoft、Motorola和Proxim等HomeRF组织成员的要求,允许HomeRF的传输速率在原来的2Mb/s的基础上提高4倍,即达到8~11Mb/s传送速率;而且和蓝牙一样,HomeRF可以实现多个(最多5个)设备之间的互联。但是这一批准招致了来自包括内部成员和蓝牙组织成员的反对,主要理由是频率冲突、功耗较大。同时,HomeRF工作组的一些成员提出将原来的发射带宽由1Mb/s提高到5MHz,这样信息速率能够提高得更多,但反对者说,“信息本来在狭窄的信号通道里跳动,现在如果将狭窄的通道加宽,则就像一辆卡车在几条车道上横冲直撞”,从而造成SWAP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对这一技术并不表示乐观。
5、无线城域网标
制定无线城域网标准的工作组是IEEE-802.16。IEEE-802.16无线城域网标准涵盖全世界2-66 GHz的授权和未授权波段,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些前期组织工作,802.16工作组在1999年7月开始工作了。几百人参加了这个两月一次、一周长的会议。这个组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公司的200名成员和官方观察家。
IEEE 802.16第一个无线技术的应用要实现商业和居民楼链接到高速核心网络上,从而为这些网络提供接入。 802.16组的最初目标是基站蜂窝配置的点对多点技术。每个工作都围绕着核网并涉及到固定无线用户站。
典型的用户站包括连在室内网络接口单元的房顶天线/无线电单元,尽管有时这两个单元可以都放在室内或室外。最初研究的目标是商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市场。注意力正朝向寻找居民建筑的商机,特别是当较低频率已能实现双向服务。
IEEE802.16工作组现在正完成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IEEE802.16标准的起草工作。这个文件包括一个灵活的MAC层。随附的物理层(PHY)是在10~66 GHz,这一频谱被默认为本地多点分布服务(LMDS)的频谱。这一标准不是最终的,但这一草案是稳定的并已经过工作组投票认定。预计年末将公布这一标准。
同时,工作组正修改基本IEEE802.16标准来适应低频。修改的IEEE802.16a将用于2~11 GHz的公开波段;美国最初的目标是多通道多点分布服务(MMDS)波段。修订的802.16b是要满足5~6 GHz(有时它称为U-NII波段)免授权应用的需要。
在公布空中接口前,工作组将公布IEEE 802.16.2,它被推荐应用于在23.5 ~ 43.5 GHz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共存。这一文件已经投票通过并计划在2001年6月最终批准。低频的扩展正在考虑和研究中。
IEEE 802.16与国际电信联盟和ETSI的标准团体保持紧密的工作关系,特别是和ETSI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工程的Hiperaccess 和 HiperMAN计划组、ETSI工作组TM4联系更紧密。
IEEE802.16工作组遵循传统IEEE802的由一个公共MAC支持的开发多PHY选项的方法。尽管三个空中接口工程的服务需要各不相同,但802.16 MAC可以支持所有服务要求。
总的来说,点对多点结构与在共享上行线的特定单元和部门承担基站的一个时分多元下行线,MAC吸收了Docsis标准,这一标准以被成功的配置在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系统里,这一系统有一个相似的点对多点结构。然而,MAC协议工程是一个新的设计。它是一个能通过空中接口穿透任何协议并带有完整服务支持的连接导向的MAC。异步传输模式和基于组的集中层为更高的协议提供接口。尽管提供了广阔的带宽分配和QoS机制,但规划和预定管理的内容没有标准化,并为厂商提供一个重要的机制来区分他们的设备。一个专有的子层提供了加密和鉴别功能。
MAC一个重要特点是提供带宽给一个用户站而不是他支持的个体连接的选择权。这就提供了一个特权来允许一个智能用户站在用户中分配带宽,这有利于在商业和居民建筑物中更有效的分配。通过头部压缩、串联(concatenation)、碎片(fragmentation)和包的供给来提高效率。
10-66GHz的物理层具有在覆盖范围内传播的功能,而不具备多路传播。有两个基本的模式被提供。连续的模式使用FDD,并在不同的频率同时上传和下传。一个连续的时分复用后续程序有一个交错的强大串联译码配置。
突发模式含有TDD,可以在一个通道上传和下传单不能同时传输,可以动态的重新分配上传和下传的容量。这一模式也具有“突发FDD”,他支持半双向FDD用户站,既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因此它是较为便宜的。TDD和突发FDD支持适应突发的应用,在应用里,调制(QPSK, 16-QAM or 64-QAM)和译码在不断突发的基础上可以动态的重新分配。
IEEE802.16组已经开发了一个2~11GHz BWA的标准。在美国,最初选定的频率是在MMDS波段,大部分在2.5 ~2.7 GHz。在世界范围内3.5 GHz 和10.5 GHz是适宜应用的,因为在有阻挡物情况下进行操作有实际意义而且元件成本低,这些波段在用作居民和小型商业服务方面的前景很好。频谱的有效性是适合这些用途的。
在免授权波段方面,IEEE802.16工作组开发一个基于802.11a OFDM 和/或HiperLAN/2 PHYs的物理层。在未公开的频谱里各个运营商基站的协调使这个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在改进的MAC包括一个可选择的网状结构,加上802.16 MAC灵活性的点对多点拓扑实验数据。预计在2002年3月可被最后批准。
IEEE 802.16代表了专注于开发固定宽带和无线接入的互操作设备的一个广泛行业。从1999年起就努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标准。建立好的标准需要时间,但802.16已经证明它能快速开发的能力。这次定义IEEE标准取得了一定成果,解决了技术难题和巩固了创新成果。这一成果是下一代而不是上一代设备标准的具体化。
经过业内参加人士的一致同意,这些标准被定义为一个宽带接入主要的新型可选择方式。
4、移动IP标准
传统的TCP/IP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受当时技术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它不支持移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已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故使得移动IP应运而生。移动IP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移动用户接入互联网的问题,将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空间和时间大大延伸,也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商业需求。
无线局域网可提供较高的数据速率和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移动接入因特网(一般为100米~300米),也就是说它提供了在光纤到路后,最后100米或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无线局域网只能实现在同一IP子网中不同小区间的越区切换功能,而在不同的IP子网中(比如不同单位各自组建的接入网络或相同单位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不能进行漫游,而移动IP技术就可使移动终端在不同IP子网中自由移动,同时移动过程中保持对互联网的访问,扩展了移动用户的移动范围。无线电话拨号上网的移动范围较大,但速率较慢、费用较高,且其本质是通过异步接入服务器上网,其IP地址是变化的,最直接的缺点是网络上其他用户不能对它发起访问。相当于移动电话的电话号码是变化的,你可以用一个号码打电话给别人,但下一次你的电话号码又变了,别人很难知道你的电话号码,无法找到你,除非你先打给别人。而移动IP技术,它保证不论移动终端在何处,都有一个固定的IP号,互联网上用户的交互访问更方便,尤其在有实时业务时更为重要,因为谁也不愿意别人在有事时总找不到自己。
移动IP是一种在全球因特网上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它提供了一种IP路由机制,使移动节点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接到任何链路上。并与特定主机路由技术和数据链路层方案不同, Mobile IP还要解决安全性、可靠性问题,并与传输媒介无关。
移动IP技术是移动通信和无线IP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被称为移动通信和无线IP的基石。移动IP技术是使IP网络移动起来和移动通信支持IP业务的关键技术,无论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还是在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专用网的建设与改造,以及经济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无线IP的网络安全标准
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一个IP网,IP网在一个局部上是以总线方式工作的网,这样,用户很容易得到他人的信息,并且也很容易仿冒和窃听,特别是IP网中有各种各样的代理服务器存在,从而使IP网中仿冒、窃听等更为隐蔽更为容易了。另外,我们知道Internet本身的安全机制就较为脆弱,这除了由于系统管理、配置不当,使用编写粗糙的软件等造成的漏洞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目前Internet所使用的TCP/IP协议栈中没有任何协议提供对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也没有任何机制实现对数据内容的认证和加解密,这同时也是无线IP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再考虑上无线电波的开放性和易截取的特点,无线IP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就更为重要了。由于必须考虑到在政府部门及特殊行业(如银行、证券、公安、国防)等有安全要求的环境下应用无线IP系统,因此在设计实现一个完善的无线IP系统时,除了考虑在无线接入网的基础上支持移动IP技术, 提供完善移动环境下的综合业务平台外,同时还必须考虑其安全保密方案的设计。
无线IP的网络安全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无线IP技术的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层次、算法与原理、技术要求、实现方法、应用范围、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涉及无线接入服务器(WAS)、无线接入终端、无线接入点等设备或产品。